|
三坊七巷走出的名人。 |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記者 楊犇堯)“誰知五柳孤鬆客,卻住三坊七巷間,”在第二屆“福州文化沙龍”結束之際,來自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走訪了福州市的風水寶地——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自古是福州官紳士族居住的地方,在占地不到40公頃的土地上,走出了400位影響中國的名人,包括林則徐,左宗棠,鄭孝胥,陳寶琛,鄧拓,嚴復,甘國寶,冰心,林覺民,沈葆禎等。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市中心,東臨八一七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是老福州城的社會名流聚居區之一。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向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說,三坊七巷既是歷史古跡,也是文化古跡,這麼一塊區域竟然走出了400多位歷史名人,全國幾乎也僅此一例,“從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則徐算起,他們既是堅定的愛國者,又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人,”郭震遠說,這體現了福州在近代中國的得風氣之先,同時又堅守了中華文化傳統的雙重特徵。
他認為,中國在堅定走對外開放時也要兼顧傳統,二者是辯證統一的,缺一不可,這次來三坊七巷對這一點的感觸更深。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鄭浩回憶道,自己2005年曾經來過三坊七巷,那時的感覺是破破爛爛,但這一次來發現規模更加完整,令人震撼。
鄭浩點評稱,福州是一個濱海城市,福州人自古便有到海外求生和求學的傳統,建立了與海外密切的聯繫,同時,福州又有著地方海防文化,自古海上通商、古代絲綢之路和鄭和下西洋都是從福州出發,因此,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和商業發達了,就必然連帶這一地區的人文、軍事和建築發展,形成中西文化結合的特徵。
“因而三坊七巷走出了400多位文人、軍事家和外交家並不出奇,”鄭浩說道。
台灣《觀察》雜誌社社長、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說,上次來三坊七巷是1979年,當時還是一名台灣大學生的她從美國經過複雜的行程踏上大陸的土地,來到福州探訪著名的三坊七巷,如今35年過去,再次故地重遊,十分地有感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