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官方一再警示此次對話只是促進中美合作進程的一個步驟,在很多議題上並不對進展抱有期望,然而,對話本身已經為11月的“習馬會”奠定了基調。
雙方此次商討的包括朝核問題、人權以及經貿關係等中美長期關注的議題,也有新近引起全球關注的埃博拉疫情、“伊斯蘭國”等,中美似乎在新興議題上較容易形成共識,而在香港“佔中”、南海爭端等議題上,楊潔篪再次闡述了中方的原則立場,這些讓雙方的談話似乎又回到了傳統的模式,即“公式化地交換各方立場”。
在應對埃博拉疫情的問題上,中美同意將擴大合作,楊潔篪和克里會面結束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隨即召開記者會稱:“我們已準備和美方擴大合作層面,盡可能發揮我方長處,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一道幫助非洲度過難關”。
反恐方面,儘管中方承諾加大反恐力度,但卻對加入打擊“伊斯蘭國”陣營繼續保持猶豫,在秦剛主持的記者會上,他甚至沒有提到“伊斯蘭國”議題,而是宏觀地概括中美在未來反恐合作上的發展潛力,另外,克里和國務院已表示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爭取到中方的合作是美國的外交優先考慮方向。
最有趣的是阿富汗議題,阿富汗穩定是美國外交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該國新任總統賈尼能夠順利接棒卡爾紮伊,更是克里從中調解的嘔心之作,因此,美國國務院把阿富汗穩定列為此次中美合作議程的第二大議題,僅次於埃博拉。然而,中國外交部的聲明中根本沒有提到阿富汗,鑒於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關係,中美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合作就變成了敏感議題,中國官媒重點報道同一時間在伊斯蘭堡舉辦的“中阿巴‘二軌’三方對話”,忽略了中美在阿富汗穩定議題上的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