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台灣出版業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大陸的資金雄厚,而台灣則反應迅速。”談及兩岸出版的互補優勢,高道鵬認為,大陸的出版產業跳過台灣直接借鑒歐美,因此制度化和企業化程度更高;而台灣的亮點在於,在島內誰都可以開出版社,現在登記的出版社就有六、七千家之多,出版人可以為了他的出版理想奮鬥一輩子,“以出版的文化來論,堅持理想和長久經營是我們這個行業成功的要素。”高道鵬說道。
“但這些年台灣和香港的出版業都不太景氣,如何把庫存的好書換成現金就變成我們的當務之急。”他強調,台灣出版行業當下關注的是如何進入大陸這個巨大的市場。
“大陸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因此我們針對審批制度對圖書進行分類。”他向記者一一介紹起台灣書商眼中的“紅黃綠”,“紅書”是徹底觸犯底線的,我們絕對不碰;“黃書”指內容和政策會出現摩擦,但卻是不少高校的館藏所需;而“綠書”是生活一類的書,這一類我們會大量出版。然而,很多“綠書”雖然身處安全區域,但如果審批部門的領導換了,有時它們也會被卡,這就又需要重新送審。因此,高道鵬期望有關方面能建立資料庫機制,把已經進入“安全區”的書籍進行備案,這樣,台灣出版的從業者就能相應地減少損失。
高道鵬亦表示,今後兩岸的想法更趨一致的時候,還可以考慮共同策劃圖書,走出兩岸三地,進入歐美特定的市場進行銷售,
希望大陸放寬限制 引入更多進口書
高道鵬說,國際上有很多討論中國熱點議題的著作,例如釣魚島,日本出版了大量的理論書籍,但這些書在大陸都是被禁止的,他認為,當你面對日本人用圖書在國際上建立他們對釣魚島的理論基礎時,卻因為管制政策,大陸民眾對日本的這些理論毫無了解,那麼,我們又如何反駁他們?
“如果我們不去了解日本的想法,就無法進行有效地辯論,最後只能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面對他們拋出的理論,臨時接招,變成了現在被動的局面。”他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