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嶽麓山山頂俯瞰長沙城,綠蔭蔥蔥。75年前,中國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率長沙軍民在這裡誓死守土。(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長沙6月25日電(記者 臧涵 楊犇堯)24日上午,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媒體來湘聯合採訪團來到了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參觀了當時長沙會戰岳麓山戰時軍事指揮所。中評社採訪了湖南省長沙市市委宣傳部長沙會戰專家顧慶豐,他認為,湖南民眾高漲的抗日熱情對於長沙會戰的勝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據公開資料顯示,長沙會戰發生在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激攻防戰,史稱“長沙會戰”或“長沙保衛戰”,國民政府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薛岳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在中國共產黨和湖湘群眾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指揮三湘將士先後擊退岡村寧次、阿南惟畿對長沙的三次進攻,特別是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整個戰役歷時23天,共擊斃日軍5萬人次。
“當時新聞電影記錄攝影廠拍有一部《長沙大捷》,叫‘勝利進行曲’就記錄了我們長沙保衛戰的整個過程。因為它是第一次保衛戰,就像我們蔣介石委員長所說的,它是確確實實的一場勝利。”湖南省長沙市市委宣傳部長沙會戰專家顧慶豐向記者講述著“長沙保衛戰”的故事。
為什麼“長沙保衛戰”如此重要,顧慶豐解釋說,在長沙保衛戰之前,大家都知道有鬆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這些保衛戰都失敗了。之後,日軍一直打到了長沙,唯有在長沙才實現了用軍事手段把日軍從長沙城的城邊打回到了新牆河以北地區。
“我們湖南民眾的抗戰熱情是非常高的,《湖南省兵要地志概說》就曾評價我們湖南人:‘古來富有尚武風氣,好學,士多,世利淡,慷慨進取’,意思是說古來湖南人就附有善武的風氣,好學士多,淡薄世利。因為湖南人這樣的性格,對於長沙會戰的勝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顧慶豐說。
顧慶豐告訴記者,當時的湖南人每個人都有一個豪言壯志,就是要讓湖南成為“日本人的墳場”。所以8年抗戰,湖南共擊斃日軍20餘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