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6日電(記者 黃博寧)本月七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實現跨世紀的見面。記者謹在這場舉世矚目的會面來臨前總結5個關鍵詞,祝福會面順利進行。
第一,震撼。
習馬會的到來震撼了海峽兩岸和全世界。自2014年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會面以來,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呼聲不絕於耳,但又因場合、身份等問題擱置。2014年,“習馬會”未能在北京APEC上演,隨著馬英九任期的臨近,外界本已對見面不抱過高期待。反而對明年選舉後,兩岸和平發展7年以來所取得成果能否維持,抱有擔憂。
在這樣的時機,“習馬會”的消息先由綠營爆出,隨即得到台北和北京的證實,成為爆炸性新聞,迅速佔領了世界眾多主流媒體的頭條,大家震撼之餘,多對“習馬會”能實現分治66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握手,表示驚喜。
第二,靈活。
“習馬會”之所以能實現,主要是解決了“身份”和“場合”問題。2005年,胡錦濤與連戰分別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民黨主席的身份會面,兩黨交往恢復正常化。儘管大陸過去曾希望馬英九以黨主席的身份實現兩岸領導人的見面,但這一身份並非馬英九過去7年的主要身份,也與台灣方面以“中華民國總統”見面的期望相距甚遠。
在以往北京的表述中,一般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這樣的稱謂被台灣視為“矮化”。為實現這次會面,大陸不再堅持是原先的表述,在相互“治權不否認”上邁出一步,卸下雙方的包袱,掃除一大障礙。互稱“兩岸領導人”和“先生”展示出了“習氏魄力”,手筆中的自信值得“點贊”,也堪稱在“一個中國”原則、兩岸政治分歧尚未解決的情形下,發揮東方模糊智慧而做出務實安排的典範。
新加坡作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場合,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1993年,新加坡就是汪辜會談舉辦地,新加坡已故領導人李光耀與兩岸領導人都有不錯的私交。今年3月李光耀逝世,大陸派出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弔唁,台灣是馬英九親自前去,可見雙方對其的尊重。
第三方的新加坡成為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地,既是對23年前汪辜會談的延續與提升,又通過外交上的巧妙安排避開了所謂的“國際場合”,使得原有的另一障礙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