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8日電/中國時報8日發表社論說,新加坡習馬會結束,可以說這是一場“有歷史意義、實質功能有限”的會面。就兩岸分離超過60年,領導人終能握手會談,及“定錨”兩岸交往政治基礎──九二共識而言,會面深具意義。但如果就雙方表述與達成的共識內容而言,卻難免令人失望。
社論說,不過,如果我們抱著回顧過去60年與展望未來60年的眼光來詮釋習馬會,就可以進入不同的境界。過去60年,兩岸主要處在東西方冷戰對峙狀態,相互為敵,台灣是西方國家圍堵中國的戰略前緣。未來60年,中國崛起將成為美國以外最重要國家,台灣成為中美戰略衝突與磨合的中心點,動輒得咎。
世界很大、台灣很小,長期以來台灣是個依賴外貿的小型經濟體,要與世界保持密切互動,才能創造繁榮與富裕。台灣不能關著門過小日子,不去關注世界發生什麼事,尤其不理會大陸的變動,及大陸與世界的關係。我們須從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思考台灣在地球村的位置、角色。
社論說,雖然世界很大、台灣很小,但台灣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卻可扮演關鍵的角色,角色源自台灣的軟實力。美國《外交政策》日前發表〈習近平的台灣陷阱〉指出,“以軟實力來看,尤其人權與民主方面,台灣的影響力遠遠超出她的大小。”但台灣的軟實力絕不僅在西方國家關注的人權與民主,更包括台灣未經文革摧殘的中華傳統文化、源自五四運動的自由主義與新儒家思想、超過一甲子的自由市場經濟與30年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此基礎上,中國大陸相對西方,對台灣存在共同血緣與文化的親近感,西方相對中國,對台灣也比較有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