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委會在王郁琦請辭後,仍堅持兩岸常態化溝通機制的表態,是較為明智。 |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評論員 文睿)2月10日上午,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一案最終獲不起訴處分,而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隨即於當日中午舉行臨時記者會,宣布辭去主委一職,為張顯耀案獲不起訴負責。王郁琦請辭是張顯耀案的延續,不僅為台灣政壇投下震撼彈,同時也為兩岸關係平添新變數。
去年8月張顯耀案浮出水面後,身為陸委會負責人的王郁琦就公開表示會為此案負起責任。而數月之後,台北地檢署對張顯耀案做出不起訴的處分,王郁琦為此負責主動請辭,並不奇怪。但恰恰幾日前,兩岸本已協商好的金門“張王會”,因復興航空空難,以及台方提出的M503航線問題而擱淺,隨後王郁琦便因張顯耀案請辭,一系列事件串連起來,還是不免令外界產生諸多想象空間。
對於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及推遲“張王會”與張顯耀獲不起訴的結果是否有關聯,王郁琦表示,當時並不知檢方會作出不起訴決定,因此金門“王張會”取消與此事無關。而且陸委會官員也表示,兩岸事務首長互訪及陸委會與大陸國台辦常態性溝通聯繫機制並不會因人事更迭而有改變。
持平而論,不論王郁琦請辭是否與“張王會”擱淺有關,陸委會在王郁琦請辭後,仍堅持兩岸常態化溝通機制的表態,是較為明智,也是符合兩岸和平發展客觀現實的。去年2月,王郁琦首次以台灣陸委會主委的官方身份訪問大陸,開創了兩岸關係的新局面。由此,兩岸雙方建立起國台辦與陸委會常態化溝通聯繫機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極重要的制度化平台。而接下來,儘管島內爆發“太陽花學運”等政治風波,但兩岸制度化建設並沒有因此中止。6月下旬,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島內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下,排除重重干擾,“張王會”順利在台舉行,兩岸雙方首長實現互訪,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11月,“張王會”又在北京舉行,兩岸雙方達成多項重要共識,鞏固政治互信,推進交流合作,保證了兩岸和平發展不斷前進。
經過去年一年的發展,兩岸關係儘管遇到諸多困難與波折,但總體上保持了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兩岸交流合作保持了不斷前進的良好勢頭。在這其間,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建立並持續推進兩岸制度化建設,是保障兩岸和平發展方向與勢頭的關鍵所在,這不僅是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的客觀需要,更是兩岸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展現政治智慧與勇氣的具體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