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紐約11月12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時隔三年半終於重啟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已經結束,但是,其意義至今在各種媒體上仍不断加以討論。這場歷經波折的三邊會晤自然成為了國際社會的焦點。美國彭博社對此表示是“中日韓宣佈合作全面恢復”;韓國《東亞日報》的社論則認為,此次會議會成為解開“亞洲悖論”的重要平台;而在法新社看來,這是“現實政治的勝利”。
的確,三國在度過彼此關係處於低谷期之後,在韓國首爾重新恢復了三邊領導人會談這樣一個機制,可謂是里程碑式的舉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過,我們也要意識到,橫在中日、日韓之間的一些矛盾糾紛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解決的問題,三國之間提升政治互信的水準,還有長路要走。
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談是在1997年開始的東盟加中日韓三國峰會的基礎上產生的構想。作為三國首腦每年定期一次就時下的能源、經濟、安全合作、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交流意見的架構,至2012年為止輪流在三國共舉行了5次,每次三國峰會期間,也還有雙邊首腦會談。然而,2012年日本把釣魚島“國有化”,激發了中日領土糾紛,隨後日韓又因二戰期間朝鮮半島慰安婦的歷史爭論,激發日韓歷史糾紛。
我們注意到,歷史問題是中日韓三國之間矛盾的主要源頭之一,關於釣魚島和慰安婦的爭論讓中日和韓日關係都相繼陷入到21世紀以來的最低谷。安倍上台以後兩年,中日首腦才在APEC期間進行了雙邊會晤,而“樸安會”更是在這次三邊峰會上才得以成行。三方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慶幸的是,這次的三邊和雙邊會晤並沒有因為矛盾衝突而推遲舉行,顯而易見,三國都明白,激烈的鬥爭期已經過去,中日韓必須冷靜下來,放下包袱進行會談才有利於三邊關係的發展。
這次峰會上,三國領導人都提到了合作。李克強表示,合作是國際發展的大潮流。我們期待著未來三國合作、雙邊關係能夠順利、不受干擾或者能排除干擾牢牢把握大方向,使三方合作雙邊合作,也是我們機制性的會議能夠按期順利的進行。朴槿惠說,我希望本次領導人會議能成為進一步加強三國的交流合作,為改善三國的三邊關係作出貢獻的催化劑。安倍則稱,日本、韓國、中國三個國家為地區的繁榮和和平,為國際社會的繁榮和穩定,我們都有著重大的共同的責任。
其實,“合作”一直都是現代國際關係中使用最頻繁的詞語,在零和主義不再興盛的年代,合作是國家間能夠實現多贏的舉措。但是,合作並不只限於經濟範疇,政治間的互信合作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李克強總理就中日韓合作提出具體建議時的第一條就講到了提升政治互信水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而互信的前提非常清楚,就是對包括歷史問題在內的重大問題形成共識。但遺憾的是,關於中方領導人多次強調的“正視歷史”的問題以及韓方的慰安婦問題,日方領導人在公開場合都沒有做出相應的正面回應。中評社在首爾現場的記者報道也指出,三國領導人發言時各有關鍵詞,互相聆聽彼此演講時表情不一、耐人尋味。可見,困擾中日、韓日關係的關鍵依然掩埋在繁複辭藻之下,還需耐心探尋其解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