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日電(評論員 余永勝)近年來,日本社會希望重新審視二戰歷史的聲音越來越強。12月22日,執政的自民黨在黨總部召開了旨在考證近現代歷史的“學習歷史思考未來總部”首次會議。這個機構擬“考證”的歷史既包括日本侵華戰爭中的若干問題,比如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也包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中的一些事宜。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日方在歷史問題上展現誠意,尊重國際常識和定論,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侵略歷史,恪守迄今在歷史問題上作出的表態和承諾,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中方之所以對此問題這麼敏感,既因為日本對歷史問題的反思還非常不到位,也因為有些日本人在“學術研究”的幌子下,企圖通過對歷史細節的考證,達到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歷史的目的。雖然外界尚無法斷言自民黨此次考證歷史的真實動機,但這個機構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堅守正義底線,還是個需要存疑的問題。別的不說,主導這個機構工作的政務調查會長稻田朋美,就曾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的相關工作持質疑態度。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很有必要釐清日本在研究、考證歷史問題上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
就侵華戰爭而言,日本社會爭議最大的是南京大屠殺的起因、遇難人數等。比較流行的錯誤認識是,由於混在民眾中的中國戰俘對日軍構成了威脅,且難以區分,所以日軍才一籠統地實施了殺戮。而在遇難人數上,很多日本人認為中方宣稱的30萬並沒有真憑實據,真實的遇難人數要遠低於這個數字,甚至根本不能稱之為“大屠殺”。
此外,日本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的原因上也存在著認識誤區。與中方認為盧溝橋事變有著預謀性和必然性不同,日本多將其歸結為一次意外事件——“士兵失蹤”——導致的結果。這種認識的潛台詞是:如果沒有這起偶然事件,戰爭本可避免。如此以來,日本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責任也就大大降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