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雙方領導人的身份與稱呼是主要問題,但實質上,如何面對和處理“兩岸一中”,才是兩岸關於“習馬會”的根本分歧所在。對於兩岸政治定位,馬英九在論述兩岸定位時一再聲稱,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之間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政治關係,堅持“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台灣方面多次聲明,“習馬會”可以在APEC這樣一個國際場合舉行,其實就是要凸顯“中華民國”的所謂“獨立主權”地位。同時,基於APEC屬於國際經濟組織,不涉及政治因素,不會讓台灣“喪失主權”,這樣就可以對島內的中間選民及泛綠選民有所交待,不至於受到綠營強力反彈,也不會流失中間選票,相反還會因促成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面,為馬當局及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加分,在今年台灣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選舉期,馬英九這樣的算盤當然穩賺不輸。
然而,從當前的國際環境及兩岸政治現實來看,只要大陸方面堅持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處理台灣人士參加APEC的事宜,那麼台灣方面的算盤就只能是一廂情願的,是不可能實現的。
台灣方面始終不願在兩岸的場合舉行“習馬會”,正折射出對兩岸政治的戒懼心態,“兩岸一中”及和平統一始終是馬當局不願正視與處理的政治議題。對馬當局而言,“只經不政”不但符合台灣的政治現實,也迎合美國的台海政策,台灣可借此保持與大陸和美國之間的等距關係,是最為安全和穩妥的政策選項。可以預見,在未來剩餘的兩年多任期內,馬當局都不可能在兩岸政治問題上有實質性的突破。在保守甚至是限縮的兩岸政策主導下,台灣當局一方面刻意回避兩岸敏感的政治議題,另一方面希望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場合來提高台灣的所謂“國際能見度”,拓展所謂“國際空間”,試圖在國際上營造事實上的“兩個中國”及“一中一台”。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政治互信必然會受到損害,這對兩岸關係大局的鞏固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會晤也不可能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中成局。
總之,不論“張王會”還是“習馬會”,不僅考驗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也考驗兩岸的政治智慧與政治膽識。而從“張王會”到“習馬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總體水平是關鍵,這其中包括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各層次的鞏固與發展,其間機遇與挑戰並存,可謂任重而道遠。
兩岸政治接觸與對話,將有力地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力地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希望兩岸雙方能夠本著一家人的精神,不斷增進互信,加深交流合作,在共同推進和平發展進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共同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