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評論員 劉雋)據台媒報道,台灣29日“九合一”選舉開票結果出爐,在全台6都與16縣市方面,執政的國民黨大敗,只維持1都5縣的席次,民進黨取得4都9縣市席次,民進黨支持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另有2名無黨籍候選人也當選縣長。透過這份台灣地方性選舉成績單,對於執政的國民黨來說無疑是最為慘痛的打擊,它標志著馬執政團隊正式跛腳,民進黨“准執政”時代的到來。
國民黨這次地方選舉慘敗的原因及教訓:
一是馬執政團隊提振經濟無力,民衆無感於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這是普通民衆最不滿意國民黨和馬執政團隊的地方,它無關乎藍綠政治色彩。台灣民衆特別是年輕人其實并不怎麼關心政治,他們更關注的是自己生活的質量,特別是年輕一代人,他們關注點在於能否找一份得體而又高收入的工作,生活水平能否有大的提升,幸福指數能否有大的提高。然而這些對於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的台灣來說,無疑是個大的難題。因馬執政團隊無力扭轉台灣經濟發展被動局面,百姓無經濟發展紅利美感,自然而然地引起民衆對國民黨和馬執政團隊的普遍不滿。這就出現了那些不關心政治的中間選民把怨氣和怒火發洩到台當局身上,用選票來懲罰國民黨和馬執政當局,從而也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代表國民黨征戰的各地縣市長參選人的戰績。今次選舉的慘敗就是民衆毫不客氣地懲罰國民黨有力的例證。其教訓是,改革政務,提振台灣經濟是馬當局重中之重的任務。
二是國民黨內部出現嚴重的分裂,使整個黨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馬王政爭”,說白了就是馬英九作為黨主席最為敗筆的地方。此事件同時也反映出馬英九駕馭全局能力的欠缺和處理棘手問題手法粗制濫造,不敢讓人恭維。同時也公開曝露出國民黨高層的不團結、不和睦。國民黨高層的波動,對整個黨帶來的影響具有大的殺傷性和廣泛性,造成整個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勢頭不斷擴散開來,派別鬥爭公開化,致使人心渙散、組織渙散,戰鬥力弱化,這是國民黨最大的內傷。在選舉的最後時刻,雖然國民黨各大佬紛紛出來為參選人站台,甚至和馬英九同台為參選人呐喊助威,然而這種表面和氣,卻無法消弭因長期的分裂、不團結,給泛藍陣營造成嚴重的裂痕,以致對黨失去了信心。也就出現了那麼多泛藍民衆寧願看著國民黨敗選,也不願意出來投票的結局。其教訓是,國民黨沒有分裂的資本,分裂是國民黨打敗自己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