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深水區內一些阻力卻增大了。一些合作協議之所以簽訂了卻難以在台灣“立法院”通過,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政治互信脆弱阻礙了經濟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張顯耀案被炒作為“共諜”案,先不作“共諜”案是否成立的評論,光就“共諜”這種叫法或提法,就已經說明兩岸之間仍然保持著一種敵對狀態。這又是一個什麼問題?從這一層面上講,兩岸政治互信是多麼的脆弱。
這種政治互信的脆弱與目前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有些不協調,也就是說兩岸政治發展已經嚴重滯後於兩岸經濟文化的合作與發展,更難以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其所產生的負影響制約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服貿協議為何在台“立法院”呆了一年多卻過不去,表面上民進黨在杯葛阻撓協議有關條款對台灣不利,實則擔心大陸經濟把台灣經濟“吃掉”,這是什麼?這就是嚴重的政治歧視觀念,政治上的高度不信任,更多的打政治“口水仗”。
在經濟全球融合的今天,經濟合作只能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根本不存在“誰吃掉誰”的問題。而民進黨把經濟問題政治化,是在打它的政治算盤。一個披上政治色彩的兩岸經濟合作,肯定是阻力增大,困難重重。所以說,今後兩岸關係發展最大的阻力將是政治瓶頸的制約,破解政治瓶頸制約是兩岸關係處在深水區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影響台灣當局作決策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國因素。美國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美國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持目前的狀態,這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但不希望兩岸關係向更深一步發展,特別是在政治上有大的突破,比如,兩岸商簽和平協議等,更不願看到兩岸關係走的太近、連的更緊。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接受台灣《商業周刊》專訪時公開表示,“台灣要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取得平衡”。希拉里警告台灣,“若台灣依賴中國太深,這會讓你們變得脆弱;台灣與中國相處時,要小心一點,精明一點”。希拉里所言除了挑撥離間兩岸關係外,另一方面也顯現出美國在向台灣當局施壓,防止兩岸走的太近。
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跟著希拉里的論調起舞,她主張平衡且多元的經濟戰略,認為“中國因素”是“台灣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強調“中國(因素)挑戰論”。蔡英文的論調更多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著想而非顧及台灣經濟的發展。其實,在全球化的當下,大陸巨大的市場吸引著各國投資者的眼球,與中國大陸合作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實現問題,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發展因素,這一點希拉里知道,蔡英文也知道,她們之所以有著“中國挑戰論”這樣駭人聽聞的謬論,更多的是為了政治目的考量罷了。
無論是來自台灣內部的因素,還是美國因素的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會隨著大陸經濟進一步發展、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而穩步向前推進,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歷史發展潮流,順應兩岸民眾心聲,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根本的基石。有了這個基石,兩岸關係發展中遇到任何曲折和波浪都不足以對這個根基有任何動搖和有大的影響。我們相信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必將推動兩岸關係乘風破波,奮勇前行,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又將助推“中國夢•兩岸夢”的早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