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暨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執行長陳永峰(中評社 王永雪攝) |
中評社武漢6月30日電(記者 黃蔚 王永雪)參與在武漢大學召開的“甲午戰爭雙甲子學術研討會”的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峰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即使歷史一再重覆說明某條路會導致不好的結果,日本這個民族依然會執著走到底。陳永峰還推斷,中美若無法避免衝突,戰場必定是在海上;在自由貿易的世界中,中國需要因應自己實力的強大而調整對外戰略,尤其是深海戰略。
陳永峰認為,日本這個民族不怕失敗,即使歷史一再重覆,告訴他們這條路會讓日本人走向不好的結果,他們還是會走到底。“日本的戰敗是一次聰明的戰敗,可及時結束戰爭並在戰後快速恢復,日本學者也曾指出,日本自認海洋性國家,因而與英美等盎克魯撒克遜人交往會受益,而與大陸德國交往則受害。”
雖然日本社會存在多樣聲音,但右翼勢力及聲音有日益壯大的趨勢,而這恐其將給東亞帶來災難。陳永峰對此表示,日本左翼與右翼、支持戰爭與反戰聲音都是同時存在的,兩種力量此消彼長,其中一股若已走到盡頭失去效用,另一股則崛起成為主流。他還指出,日本戰敗後接受《和平憲法》,失去了正常國家所擁有的宣戰權與參戰權,亦不能保留武力,安倍的政策與日本修憲正是要脫卻戰敗體制,成為正常國家。陳永峰認為,日本正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國安法與國安會、集團自衛權等步驟,逐步將日本推向可以進行戰爭的法理位置。
陳永峰指出,歷史上從未證明過經濟交流會帶來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法、德英之間的貿易往來已經達到相當水準,當初沒人料到德英會開戰,如今東亞也是這種氣氛,安倍晉三今年初在歐洲達沃斯會議中還拿德英作比喻,副首相麻生太郎亦解釋魏瑪憲法如何轉變為納粹憲法,這都說明日本已意識到經濟交流不代表和平的歷史經驗。
對此,陳永峰建議,中國要確認自身是大陸國家還是海洋國家,陸軍力量強還是海軍力量大,中國為什麼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