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由沿海商民遷移海外所傳播過去的一般民眾生活方式基層文化的這一途徑,則相對的通暢一些。清代政府雖然採取了較為保守封閉的對外政策,但是對於海外貿易,一方面是相對寬容,另一方面也無法予以有效的禁止。在這種情景之下,沿海居民從事海外貿易和移民的活動一直被延續了下來。特別是在向海外移民方面,隨著國際間交往的擴大和資本主義市場的網絡化,其數量及所涉及的地域均比以往有所增長。到了近現代,中國東南沿海向外移民的足跡,已經深入到亞洲之外的歐洲和美洲各地,甚至於非洲。
陳支平說,中國沿海商民向外移民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能夠在相當高的程度上保留和傳承其在祖籍的生活方式。於是,經過數百年來中華海外移民的艱難掙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世界各地逐漸形成了具有顯著特征而又不可替代的“唐人街”、“中國城”。我們走遍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中國城”,其充滿著中華文化濃鬱氣息的建構與特征,幾乎都是一致性的。這種一致性的建構與特征,正顯示了由沿海商民遷移海外所傳播過去的一般民眾生活方式基層文化在海外的成功傳播與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上半葉,在一般西方人眼裡的中華文化,基本上就是等同於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中國城”了。即使是到了今天,遍布在海外各地的“唐人街”、“中國城”,依然在傳播中華文化的道路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而這一重要橋梁紐帶的形成與發展,是由明代社會奠基起來的。
陳支平表示,從文化傳播史的角度來考察明代社會,以往被人們所忽視的由沿海商民遷移海外所傳播過去的一般民眾生活方式基層文化的文化傳播途徑,實際上成了十八世紀以後中華文化向海外傳播的主流渠道。我們只要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對於明代歷史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就不能不有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嶄新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