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以青年為本,突出兩岸青年的主體地位。增加兩岸青年互動交流的平台、渠道、機會和時間,更多地開展以兩岸青年長期聯繫、深入交往為目的的“結對子”活動,讓兩岸青年做對方的主人和向導,以同齡人的觀察視角和語言表達,帶領對方認識和了解己方的情況。
第三、開拓創新是一項事業不斷發展的生命線,青年交流更是如此。要與時俱進,結合兩岸青年關注的熱點,找准對接點,打造新亮點,設計出年輕人容易接受,有利於兩岸青年融合互動的清新、健康的交流活動,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常變常新,通過一次交流,給青年一種新的感受,一點新的東西。
第四、運用好新媒體。新媒體即時性、互動性和傳播性強,兩岸青年普遍關注和使用。可將針對台灣青年的宣傳與聯絡工作的主渠道挪移到新媒體上。鼓勵大陸青年與台灣營員利用微信等兩岸通用社交網絡平台進行經常性溝通聯絡,實現交流的日常化、生活化。
關於兩岸青年體驗式交流,魯洪柯建議,要注重體現個性、主體性、互動性、過程性和社會性。突出差異和個性化,以個體的體驗來判斷交流取得的效果。根據每個青年的需求和愛好,進行客制化、人性化的設計,提高交流的深度和精細化水平,讓兩岸青年參與交流的整體設計與環節安排,增強參與個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和分享。
此外,要通過理論聯繫實際的交流,滿足兩岸青年鍛煉自己、提升自身價值、實現自我發展的需求。在交流過程中引導青年自己去經歷、去感受、去探索、去成長。如舉辦兩岸青年創客大賽,可以讓兩岸青年通過混合組隊,共同創意、合作分享,打造具有社會意義和產業價值的全新產品或應用,激發兩岸年輕人的創業創新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