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制裁前,中石油和中石化本來已經向伊朗承諾了價值數十億(美元,下同)的石油項目,這兩家中國國有企業分別在北阿扎德幹(North Azadegan)和胡齊斯坦(Khuzestan)的油田開發項目上投資了20億。但由於制裁在2011年後開始收緊,這些企業都開始從伊朗撤資,例如中石油在2012年撤回了在南帕斯(South Pars)的天然氣田開發項目,原因是在制裁影響下,很難從西方企業中獲取所需的設備。
不過,就在制裁出現取消的曙光時——伊朗與六國在2013年11月達成臨時協議——中國旋即重新表達出對伊朗石油的興趣。在2014年的上半年,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量同比增加了48%,儘管在下半年放慢了腳步,但全年錄得的增幅仍達到了28%。換句話說,中國幾乎立刻就解除制裁開始了行動——敦促其他談判方盡力達成協議。
制裁前的情景可能正在重現當中,中國石油企業明顯開始佈局,以便部份制裁在2015年下半年取消時占得先機。伊朗也想與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的油企恢復合作。許多石油項目已經在洽談當中,如果在接下來的核談判中談不出個結果來,六國是肯定不會離開談判桌的。
同時,中國也拉攏伊朗加入其多邊金融機構——伊朗被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接納為創始成員國,這也是伊朗與國際社會接觸正常化的另一進展。據新華社報道,伊朗的成員資格已經被亞投行其他成員國所接受,其中包括核談判六國中的英國和法國。
中國也希望伊朗能加入到上海合作組織中,該組織現在的目標使打擊“三股邪惡勢力”,分別是分離主義、恐怖主義以及區域極端主義,同時也致力於發展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