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日本在二戰後很快走上了復興經濟的道路,日本民眾希望努力反省歷史的意識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日本政界和政府並沒有正式對那場戰爭的性質進行過一次總結,這也就導緻了一些右翼政客可以不停發出對歷史認識問題的不同聲音。那麼為何日本會有這批否定歷史的人物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專門研究東亞國際關係的東洋大學副教授王雪萍。
大公網報道,王教授表示,首先是因為戰後日本對舊軍國主義時代的舊軍人和政治家的清算不夠。戰後初期,很多日本舊政府的政客和軍人作為戰犯曾被盟軍逮捕或解除公職。雖然他們中一部分人在東京審判中被判刑,但大部分人在冷戰深化的情況下得以釋放和重返政界軍界。這些人對於自己推進的戰爭的反省自然不夠全面,更不可能從受害國的立場出發反省,而他們也就形成了日本戰後保守勢力和右翼的母體。
兩代人的病態心理
近年來,希望弱化侵略歷史、強調日本特殊性的這批人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年齡比較長的、現在約在80-90歲左右。他們主要出生在1930年代的戰敗前,是在舊軍國主義制度下成長的人,接受了軍國主義教育。當時他們認為日本是神之國,也表示願意為天皇上戰場。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是世界第一,特別看不起其他亞洲人。這批人的特徵是,雖然戰爭失敗了,但又懷念戰爭時代的強盛景象。這批人對戰爭的想法,既害怕戰爭,又幻想那種民族優越感,特別不能容忍中國的崛起。而這批人中的一部分現在成為日本政界的元老級人物,與泡沫經濟時代成長起來的新生派政治家結合起來成為現在政界的一股勢力。
現在,安倍這批執政人士基本上全部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們年輕時正好經曆了日本的泡沫經濟,推崇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提出的「作為世界第一的日本」的觀點,認為日本人隻要想做基本上什麼都可以成功,希望能維持日本經濟世界「第一」和日本在亞洲作為政治經濟軍事第一大國的地位。
當前正是這樣兩個世代的政客相互協助,希望達成他們理想的黃金時期。而在中國崛起,美國開始戒備中國再次扶植日本的情況下,泡沫經濟世代的政治家官僚控制政界,制定政策,而上面的元老階層的老政客們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協助,並出謀劃策。
不敢反美改反華
另外,泡沫經濟世代的政治家也經曆了美日貿易摩擦等美國對日本經濟的打壓,所以他們的思想深處也充滿?反美思想。雖然面對不斷強大的中國,需要和美國合作,但他們也希望能以平等的身份和美國平起平坐。雖然有反美意識,但正面的反美他們不敢,唯有改為反華,修改解釋集體自衛權的條款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王教授還提到,1970年代以後出生的日本人頭腦中並沒有太多的民族優越感,對中國更沒有看不起甚至蔑視的觀念。當這批年輕人走到日本社會的前沿之時,相信能夠實現更有理性的中日關係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