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芒丹(U Tin Maun Than) |
中評社內比都11月12日電(記者 楊犇堯 孫儀威)第25屆東盟峰會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召開之際,中評社記者在位於內比都北部的總統府辦公廳採訪了緬甸中國問題專家、緬甸資源發展研究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心主席、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丁芒丹(Tin Maun Than)博士,丁芒丹就緬甸民眾對中國認知演變、中緬互信、中國對緬外交的建議、互聯互通以及昂山素季訪華五個議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緬甸民眾對中國認知的變化
“中緬兩國目前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係,”丁芒丹說,中緬關係中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兩國都曾受殖民統治;第二,兩國都執行不結盟政策;第三,緬甸和中國都執行社會主義,中國還支持了緬甸的社會主義發展,特別是當緬甸遭受西方國家制裁時,中國選擇支持緬甸發展。
“但是,我在九十年代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緬甸兩個群體對中國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認知。”丁芒丹對中評社記者說,以政府官員群體為主的受訪者表示中國是緬甸的朋友,而以民眾為群體的另一部分則認為中國是緬甸的敵人。
“中緬關係最大根結在於中國政府選擇支持了緬甸軍政府,因而緬甸民眾不信任中國政府。”丁芒丹說。
他回憶道,“馬克思主義是我年輕唯一接觸到的意識形態,很多緬甸學生都會去中國大使館參觀,我們也閱讀毛主席的‘紅寶書’”。然而,到了90年代以後,中國支持緬甸軍政府的政策就不再被民眾所認同了。
“中國目前在緬甸的形象就像70年代的美國,而美國當前在緬甸的形象就像是70年代的中國。”他說。
七十年代的美國支持當時世界各地的獨裁者,例如越南、朝鮮和智利等國,而七十年代的中國則支持那些為獨立而奮戰的國家和民族。九十年代後,情況出現了扭轉,並維持到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