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太還解釋道,“舊”並非完全不可取,在舊基礎之上引入新制度,才能謂之前進,若然年青人要改變一些制度,就該憑藉自身“聰明才智”進入制度以便了解其運作,明白該制度中值得保留的元素以及需要改進或廢除之處,屆時便能進行改革,若一味在制度外高喊口號,自恃理想偉大便破壞法治,只是發洩情緒,損害整個社會的基礎。事實上,若“理想”只能破壞不能建設,便不是好“理想”。
范太直言,目前為止未看見學運學生的“聰明才智”,雖然能言善辯,但是理論不精確,講話無根據,比如,有佔領區的企業不堪“佔中”帶來的損害,請求學生離開,但學生領袖指為他們爭取更好的民主制度,因此他們須付出代價。范太認為,這話暴露了學生領袖只看到自己,不理解他人的困難,亦缺乏人生經驗,他們不明白若要成功推動一件事,須將自己行為與別人訴求相結合,而不能簡單地要求別人為他們犧牲,“學生的回應令我失望,或許他們將來經過鍛煉能有所進步。”
范徐麗泰從政多年,遍歷香港回歸前後的政制改革,她認為,政改議題必定帶來分歧,甚至會出現對抗性意見,但在正常情況之下,分歧會在立法會中彰顯,但此次“佔中”造成的撕裂遍佈家庭、學校、工作場所以及在社交網上,種種極端、激進的語言行為令本來可以溝通的人對立,弄得 “亂糟糟” ,互不理睬。她指出,“不懂得尊重不同意見,是不符合民主的真諦,這種唯我獨專,漠視他人權益的表現,完全不是香港社會一向展示的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