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殿龍 (評論員)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接受大陸媒專訪時的兩岸言論,持續引發各界聯想和繼續發酵,認為柯文哲的發言是“九二共識”、各自表述”,既安撫了中國高層,也能夠對支持者交代。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範世平投書中國時報,認為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也能考慮柯文哲的路線。大陸方面對柯文哲的兩岸論述,也似乎給與意外的包容。據此很多人認為柯文哲是打破兩岸民共交流僵局的關鍵人之一。柯文哲的個人和表述,對兩岸究竟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柯文哲真是打破兩岸僵局不二人選嗎?
要想知道柯文哲對兩岸關係表述的真正內涵或者可能的後續影響,需要對柯文哲的個性做個基本了解:柯文哲應該是台灣政壇的異數和奇葩。他看似莽撞,卻又粗中有細;象是執拗,卻又知道在什麼時候轉彎;言語無遮攔,錯失又多能在自嘲中被忽略。好似胸無城府、心無大志的政治素人,卻往往被認為是扮豬吃老虎。行事風格雷厲風行,先做再說;人來瘋,喜歡被關注,有時像政壇的小丑,有時又更像大智若愚。是政壇一個蹩腳但很本色的演員。應該是典型的O、B血型。
柯文哲天馬行空、不斷修正和微調自己的兩岸言論。在兩岸論述時,他本人沒有任何負擔,不必懼怕或討好誰,也許他不是刻意要完成兩岸民進黨方面的突破,但客觀上存在著這種可能。有人說,大陸會借柯文哲的言論對民進黨施壓。這只是毫無根據的臆測。不要說柯文哲對兩岸言論的表述,離大陸的要求還有一點距離。即便大陸認可柯文哲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也談不上,會借此向民進黨施壓。但會借這個介於“九二共識”和“兩國論”之間的這種表述,對民進黨的底線有個試探和觀察。如果民進黨對柯文哲一個沒有“九二共識”的,模糊的一個中國的認同都沒有。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方向也就可想而知。
柯文哲兩岸論述對台灣的影響是可能會讓民進黨內部有更多的思考。民進黨對柯文哲的態度是兩級的:有人認為他是麻煩製造者,有人希望他的橫衝直撞,能夠借以拉抬民進黨兩岸底線。包括謝長廷在內的對兩岸交流持開放態度的綠營人士,可以借沒有負擔,很有媒體緣的柯文哲在黨內提出改變的倡議。
柯文哲最大的效用還是對綠營和中間政治立場民眾的影響。柯文哲就是利用政治素人,和沒有加入民進黨的民進黨人的姿態,在很多人對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很失望的情勢下,獲得台北市長競選的勝利。在他政治光環沒有暗淡之前,其言論對一般民眾的引領作用還是很可觀的。貿然反對他可能會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這也是柯文哲兩岸言論發表之後,綠營高層心態複雜而相對低調的原因所在。
台灣資深媒體人蘭萱認為,擁有龐大台灣新民意的柯文哲,是不斷地在衝撞一些體制,其中也包括了兩岸關係的框架,他都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成為突破僵局的“歷史先行者”,而對大陸方面而言,則是想藉著看起來是綠營人士的柯文哲,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施壓。這種觀點有部分道理,但也輕忽了大陸的一貫的兩岸策略和柯文哲性格本身。
在兩岸關係的論述上,柯文哲的基本內涵是沒有“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認同:“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兩岸一家親”。這充其量只能是一種情感描述而非政治、政策表述。大陸如果現在就接受沒有“九二共識”的、模糊的一個中國的表述,斷無可能,這對長期堅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不甚公平。但如果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最終表述定位在,沒有“九二共識”,但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也就是柯文哲兩岸言論的系統和正面、正規表述的話,也應該是個很大的進步。在用這一表述贏得政權之後,大陸應該研判這種進步對兩岸交流的進步意義:沒有“九二共識”,並不表示不能形成新的共識,更不表示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前提是,民進黨得有這樣的自覺和改變的魄力。
外界對柯文哲兩岸言論,可鼓勵但不可給予太多寄望。柯文哲對兩岸的言論,很多部分短期內還無法沉澱成政治和政策的表述。柯文哲的個性和期間不斷的修正,如果對他不利,任何時候,都會用近似孩童亦莊亦諧的態度抵賴和否認。另外,如果他在政治和權力上想走更遠,就會回歸他骨子裡的綠色本質。他在台北獲勝,很大部分是因為他和綠營是同盟而不是很會選舉很戰鬥的民進黨的政治對手。而且柯文哲的橫衝直撞的行為方式,民眾給他包容的時間也不會無限期長。一旦其對民眾和媒體不再有新鮮感、執政又遇到徘徊時,他身上的光環,比來的實惠消失得還要快。屆時,其對兩岸關係的促進的分量,就遠不如現在。
大陸對柯文哲的言論應對顯然十分恰當。不反應過度,又盡可能善加利用。這符合既堅持了自己的底線,又鼓勵包括柯文哲在內的更多的中間和假中間人士,對兩岸走向和平發展的任何有益的表述的討論和探索的鼓勵。智慧在民間,也許大陸和民進黨的交流,能夠借此有更多的思考、創新和延展。柯文哲要發揮他自認為他能對突破兩岸僵局有獨特的作用,他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而且要越早越好。對兩岸來講,柯文哲式的願意自擔打破兩岸僵局的人物也越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