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毅夫:“一帶一路”可促國際秩序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5-11-25 00:42:10


林毅夫(中)表示,內地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然大。(中評社 李仕奇攝)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記者 李仕奇)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昨日在第八屆滬港大都市發展研討會上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有三個優勢,沿線國家若承接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將會實現從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的願望。他又認為,人民幣有升值的需要,現時中央和地區政府負債佔GDP比率在全球屬較低水平,不過中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

  林毅夫昨日在研討會上以“自貿區與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為題做演講,主要談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及對國際秩序進行改革的必要。他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因為,中國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利用國內外市場及資源,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提高,中國在國際治理上面也要有更大的發言權,並且承擔更大的責任。

  “我覺得新的國際秩序應該改革,不僅是反映中國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提高所應該有的調整,而且回想看看,從20世紀後形成的國際秩序,對發展中國家來講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結果。”林毅夫表示,二戰後有超過200個發展中經濟體擺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定位,但發展至今只有韓國、台灣成功從低收入水平步入高收入水平。

  林氏指出,當中國在國際上的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時,現在的既得利益者總是想減緩或是制止這種情況的變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美早在2010年的G20會議上達成協議,應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增加中國的投票權,但是美國國會並沒有通過;而美國也在近年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並且在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這個關係到太平洋周邊所有國家的投資及貿易的協議當中,排除中國在外。

  林毅夫表示,所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瓶頸就是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具有三個優勢,其一就是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比較優勢,鋼材水泥的產量多達全世界產量一半以上,工程施工能力屬世界最有競爭力的,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

  而另外兩個優勢分別為中國有3.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再加上國內儲蓄,可以相互配合來支持海外建設;隨著工資上漲,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中國逐漸失去比較優勢,必須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往海外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地方轉移。

  林毅夫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上沿線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普遍低於中國,承接中國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可以帶來類似60至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80年代到現時中國的快速發展,實現從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的願望。

  林毅夫在演講後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及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他認為,中國過去36年平均每年經濟增長達9.7%,但2010年後經濟增速不斷下滑,今年第3季經濟增長只得6.9%,反映內地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然大。

  林毅夫表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若要於2020年達到翻一翻的目標,未來5年每年經濟增長要有6.5%以上,勞動生產力增速亦要達到6%以上,較發達國家增速高4個百分點,因次造成人民幣有必然升值的需要,預計人民幣於2015-2020年將升值7-8%。

  他又指,中國財政狀況良好,中央與地方政府負債佔GDP比例56%,屬於全球較低水平,又預計人民銀行未來仍有減息降準機會,有利內地投資及消費增長、創造就業及家庭收入,並有助內地經濟增長保持於6.5%以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