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金門的藍委楊鎮浯。(中評社 林谷隆攝) |
中評社台中7月10日電(記者 林谷隆)針對兩岸關係,出身金門的中國國民黨“立委”楊鎮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近期蔡政府很明顯在限縮兩岸公務交流,無論是嚴審大陸來台人員,或限制台灣退將或退休政務官登陸。每次台灣遭遇國際困局,蔡政府就說“遺憾、不滿、憤怒”,對外怪中國大陸打壓,對內就怪國民黨。但巴拿馬斷交後,蔡面臨空前壓力,加上柯文哲登陸衝擊,逼著民進黨走回基本教義派,做給深綠群眾看,包括台南市長賴清德兩岸論述的大翻轉都是如此。
楊鎮浯,1972年生,英國西敏大學企管碩士,曾任金門縣政府機要秘書、交通旅遊局專員、交通旅遊局局長、觀光處處長等職,以及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等職務。2016年獲國民黨提名,當選金門選區“立委”。
楊鎮浯表示,中國大陸對台有所謂的“工具箱”,包含國際關係、經濟、產業、交流、旅遊等,什麼時間用哪些工具,只要掌握時機就好。但是台灣對大陸的“工具箱”,能用的工具相當有限,國際上無法跟中國大陸抗衡,兩岸又處於被動,經濟上又是強弱分明。
楊鎮浯告訴中評社,台灣在與巴拿馬斷交後,蔡政府面臨空前壓力,無法再用過去的模式來處理,必須要拿出具體的動作。所以蔡政府對大陸的“工具箱”,能拿出來使用,就是限縮兩岸公務交流,展現蔡政府的公權力。另一方面,兩岸民間交流蔡政府不能斷,也不敢斷。
楊鎮浯強調,關鍵是去年520之後,大陸一定級別的官員就已經不來台,所以蔡政府能卡的人員都是在一定級別以下,對兩岸關係的實質影響力比較小,所以這是蔡政府不得不為的舉動,要做給深綠群眾看。
對於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6月中拋出“親中愛台”引發輿論譁然,日前受訪時又再度改口說他支持“台灣獨立”、兩岸是“國際關係”,態度大轉變應該如何看待?
楊鎮浯回答,賴清德支持“台獨”是他一貫立場,全台灣人都知道,所以他說支持“台灣獨立”、兩岸是“國際關係”,根本無需意外。但是大家好奇他為何有這些拋出兩岸論述的舉動。
楊鎮浯告訴中評社,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巴拿馬斷交之際,讓蔡英文民調最低迷時,當時台灣民眾對兩岸現狀最不滿,賴清德掌握這個趨勢,拋出投機的言論,試圖告訴民眾“如果他當家,兩岸關係會有不同作法。”
那為何賴清德的態度又大轉變。楊鎮浯解讀,因為柯文哲到上海,成功續辦雙城論壇,又見到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讓民進黨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在此情況下,民進黨一定會勒令諸侯封口,不要在柯引領風潮之際,再度添亂,所以民進黨目前又走回基本教義。
楊鎮浯認為,民進黨往基本教義回歸,可以從賴清德的言論跟綠營的口徑來得到驗證,綠營諸侯也了解,在民進黨意識形態之下,他們怎麼講都講不贏柯文哲,所以在表面文章做完之後,終究還是回歸到基本教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