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廖本煌認為,台灣教育必須重建學生對學習動機、心態與企圖心。(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8月24日電(記者 高易伸)針對兩岸教育的比較,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廖本煌23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學生從小學習動機的不同會就造學習心態上的差異。他認為當前台灣教育確實要再加緊、拴緊螺絲,重建學生對學習的動機與企圖心。他也認為,台灣學風過於放鬆應適時上緊發條。
廖本煌,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數學博士。曾任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學院院長、進修學院院長兼代總務長,現為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
廖本煌指出,台灣高等教育教學其實不輸大陸,但台灣學生從小在競爭意識與觀念上與大陸學生有較大差異。他以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為例說,大陸在2009年剛加入PISA時成績表現非常亮眼,他為此曾詢問過上海、北京等地老師,問為何大陸學生參與PISA評量的成績這麼好?
大陸老師向廖本煌說,大陸學生被抽籤告知要參與PISA測驗時都非常興奮、高興,認為自己是代表國家去爭取榮譽的;但台灣學生被抽到時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唉啊,我好倒楣,怎麼會抽到我?”廖認為,兩岸學子的學習動機不同,造就學習心態的不同。
廖本煌補充,PISA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每3年大規模舉行的一項測驗,目的在評估15歲青少年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從2000年起參與PISA的國家從40個,增加到今年的68個,涵蓋了九成世界重要經濟體,已有超過一百萬名全世界的中學生都接受過此評量。
廖本黃向中評社表示,大陸高等教育整體來講確實比台灣嚴格,但台灣教育還是著重在啟發,因此立竿見影的成效確實不這麼快速。早期台灣在教學上教授確實要求很嚴格、課堂要求也多、當掉的學生更多。但現在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已不像以前這麼多了,從嚴格制式的教育轉向啟發鼓勵學生的方式,因此比較沒辦法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中評社問,啟發或因材施教的教育台灣或許還不如美式教育,美國的教育環境不是啟發性更強嗎?
廖本煌表示,台灣近年來也推很多新的教學方法,例如PBL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三明治教學、翻轉式教學、小組式教學、左藤式教學等。雖然中國大陸在教育上也有推行,但還不那麼普遍。
對於傳出陸生因台灣名校含金量下跌,影響來台讀書的意願,廖本煌向中評社表示,相關研究指出畢業名校學歷無法保護求職者或社會新鮮人一輩子,或許名校學歷可以幫你進入職場爭取到比較好的工作機會,但進入職場5、6年後,長官看的還是個人表現與能力居多。
廖本煌信心喊話說,他對於台灣優質的高等教育學府還是抱持著一定的信心。雖然台灣學風比較自由或過於放鬆,但也應該適時地上緊發條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