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三天石窟的入口處(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蘭州8月31日電(記者 張爽)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有一座開鑿在距地面43米的紅沙岩壁上,遠遠望去,七層二十一個石窟高高低低地散落在峭壁上,寺廟前經幡飄動,宗教的莊嚴神聖之感撲面而來。這座懸崖上的石窟就是聞名遐邇的三十三天石窟。三十三天石窟是諸神遊戲之處,古人憑大膽的想象力,仿照天上的三十三天在馬蹄寺開鑿了人間的三十三天,第一次把人間天上聯繫起來。
三十三天石窟經過五年的重修和加固,在2006年時對游人開放,要進入這懸崖峭壁上的洞窟頗為不易,游人需要手腳並用,在僅容一人通過的甬道上彎腰低頭穿行,一不小心還會腳下打滑,此時更可以體會古人開鑿洞窟的虔誠與不易。
三十三天石窟的獨特造型與豐富內涵給“博覽中華——台灣青年大陸著名博物館新媒體紀行”一行留下深刻印象。據介紹,三十三天是梵文的意譯,音譯為“仞利天”,是佛教用語。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話傳說和合印度教中關於“界"的種種說法,提出"三界"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中"輪回"不已。三界中欲界為最低一界,人類社會居此界,地獄餓鬼、畜生亦居此界。天有六重,即"六欲天",一是四天王天,在須彌山腰際,四天王居於此,離人世最近。二是仞利天,在須彌山之巔。居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四峰各有八天,即四八三十二天,再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此天主人為帝釋。
三十三天石窟屬於馬蹄寺石窟群。該石窟群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
為了幫助台灣青年讀懂中國的歷史文化,全方位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你好台灣網組織台灣青年探訪大陸著名的博物館,一起觀賞歷史實物,聆聽專家講解,感受華夏文化。“博覽中華——台灣青年大陸著名博物館新媒體紀行”自4月6日報名入口啟動以來,共收到259位台灣青年朋友發來的報名申請,其中,來自高雄、台南、南投、彰化、屏東等島內中南部地區的報名者超過報名總人數的60%以上。
報名活動的選手中,既有求知若渴、勇於探索的青年學生,也有心系中華文化的各行業者。另外,此次活動還得到了包括台灣大學、台灣銘傳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輔仁大學等多所島內高校師生的關注與支持,最後共遴選出50名台灣青年赴大陸14個省市的博物館參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