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理兩岸關係既要有戰略高度和定力,也要提出人民有感、易於接受的新主張。 |
中評社╱題:兩岸交流30年和平發展路徑面臨的挑戰——三個和平論的論述 作者:朱新民(台灣),台灣政治大學教授
前言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在馬英九總統推動下,兩岸建立了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政治互信,兩岸間開啟了以和平發展為主軸道路的交流與互動,兩岸間簽署了22項各種協議,兩岸關係進入到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趨勢,讓兩岸關係從過去的衝突與對抗走向了和解與合作,開創了兩岸六十年來最和平、最安全的穩定時候。然而,自2016年民進黨贏得勝選蔡英文總統執政一年多來,由於蔡英文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失去了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互信基礎,兩岸關係形勢大為逆轉。兩岸間制度化的協商聯絡管道中斷,國台辦與陸委會、海協會與海基會完全失去功能,其他相關的智庫或溝通管道也都相繼停頓。同時過去交流互動極為順暢的陸客、陸生、陸資也都大幅減少。隨著兩岸關係形勢的惡化,兩岸關係逐漸陷入緊張對峙甚至戰雲密佈的氛圍。最近以來,大陸航空母艦以及轟炸機不斷地圍繞台灣航行飛行,大陸反台民意不斷高漲,“武力統一”的訴求更為強烈,兩岸關係似乎面臨到和平與戰爭的關鍵時刻。
此時此刻筆者認為兩岸應該要更為理性、更為冷靜、更為堅持戰略高度與堅定戰略定力。兩岸有志之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除了要繼續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立場,更應該提出讓人民有感、讓人民容易瞭解、讓人民容易接受的主張,來爭取說服人民,贏回台灣人民的民心。在此,個人認為現階段應特別強調“三個和平論”的主張,用來區別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大陸政策的差別。所謂“三個和平論”的主張就是:
一、堅持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絕不改變;
二、堅持深化兩岸關係和平交流的互動,絕不退縮;
三、堅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制度化的進程,絕不鬆懈。
筆者認為,三個和平論的主張能夠吸引台灣人民的重視,能爭取到兩岸中道、中間人民的支持,能夠替兩岸關係開啟一股強大穩定的力量,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願景創造出最有利的條件。以下針對三個和平論再做進一步的論述,敬請指教。
堅持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
絕不改變
自2008年兩岸關係建立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以來,就開啟了一段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大合作、大交流的趨勢。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前提下,不但給台灣人民帶來了和平、安全,同樣的也給大陸的和平崛起、和平強大開創了良好的環境。大陸正是在過去將近30年的時間過程中,掌握住了“和平發展機遇”,沒有陷入任何一場戰爭衝突,因而使得大陸能走出一條改革開放中國復興的實踐目標,讓大陸在硬實力與軟實力都躍升成為大國的角色與地位。
自2016年蔡英文執政以來,儘管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是在大陸堅持九二共識立場,以及習近平堅定宣示的“六個絕不”的底線立場,台灣當局確實不敢任意地跨越紅線挑戰大陸的決心與意志。因此,儘管台灣方面有一些主張台獨的聲音以及有若干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漸進台獨”的小動作,但是只要大陸堅定反台獨的立場,配合以和平發展為主軸道路的方向訴求,在時間戰略的公平原則下,兩岸競爭的強弱劣勢就會越來越清晰明顯。換言之,由於中國的崛起是漸進式,中國的崛起是累積性,中國的崛起刻下正邁入到真正的“大躍進”;因此,只要大陸堅持和平發展戰略,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而不輕易地掉入到“武統”的戰爭手段上,時間會證明對大陸是有利的。
當習近平主席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也就是中國進入到全面平衡發展的小康社會,兩岸間的實力對比反差就不可同日而語;而當習近平主席的第二個目標實現,也就是中國達成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那個形勢之中,兩岸問題根本不是問題,也早在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化解及融合了。
堅持深化兩岸關係和平交流的互動
絕不退縮
自2008年兩岸開啟了和平發展道路以來,兩岸在經貿、社會、文化各方面、各領域、各階層都出現了大交流、大融合的互動來往,化解了不少過去的疏離與誤解,增進了彼此的情感與瞭解,兩岸民間持續的交流互動是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重要的根本基礎。
兩岸之間,過去因為沒有交流甚至禁止交流,因此出現了兩岸間的誤解,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敵意。在缺乏交流互動的情況下,很多的消息資訊是不完整、不周延、片斷的,甚至可能是蓄意挑選扭曲造假的,只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政治目的作為工具。但是,自從2008年兩岸全面打開交流、開啟門戶以來,大陸的陸客、陸生、陸資源源不斷地來到台灣,經過自己親自的觀察參訪,對台灣會有新的理解甚至是包容與諒解,而且更多的是讚美與欣賞。大陸民眾曾經認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台灣人民的素質,而台灣最寶貴的地方就是保存了最完整、最優良的中華文化,這讓兩岸之間形成了真正的民間共識。
相同的,大陸自1980年左右進行全面的經濟改革開放戰略,30年的經濟快速成長,開創了中國崛起的奇蹟,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權,大陸的國力與戰略成為國際關係中最穩定、最有力的力量。在兩岸民間經濟社會交流過程中,凡是去過大陸的台灣民眾都無法否定大陸全面崛起的事實,不論是硬實力或是軟實力,大陸都已經是在世界的前沿,以往台灣人民對大陸那種落伍的、貧窮的、飢餓的刻板印象,在交流過程中已不斷調整修正。因此,兩岸的交流互動是不能中斷的,是不應限縮的,是兩岸相互正確理解客觀認知的必要過程,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重要的保證。
因此,儘管台灣經歷了政黨輪替,雖然蔡英文政府似乎有意限制兩岸間的交流互動,但是我們主張兩岸雖有政治分歧,但是兩岸在經貿、社會、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互動更不應該限制限縮,應該讓民間社會進行更多的交流互動,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奠定更根本的基礎。
當然,兩岸交流過程中,不時會有若干的磨擦或情緒,甚至會發生一些個別的事件,造成兩岸民意的情緒對立;此時,兩岸當局更應該要有戰略智慧與定力,除了應舒緩民意之外,更不宜有意的去挑起兩岸民意的對抗與仇很,這才能維持兩岸發展局勢。
堅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制度化的進程
絕不鬆懈
兩岸關係的本質關鍵在於和平,兩岸關係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沒有和平也不會有交流,沒有和平更不會有願景,也根本不可能有兩岸的融合。也正因為如此,馬英九一再強調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2008年之後兩岸能有長達8年的穩定和平,這是馬英九認為他執政之下最大的政績。但是可能是因為和平來得太容易了,或是離戰爭太遠了,兩岸人民特別是台灣民眾無法體認到和平的珍貴。因此,如何讓兩岸人民一起瞭解和平的價值,這應是當前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課題。
吳敦義在當選國民黨主席過程中,由於他主張“一中各表”及“和平願景”,不贊同洪秀柱主席的“一中同表”及“和平協議”,因此遭到若干的批評與誤解。坦白而言,吳主席擔任國民黨主席的重大責任是要贏得2018年的地方選舉,進而在2020年贏回台灣的執政權。因為國民黨只有取得了執政權,才有決策權、行政權與主導權,這樣才能重新開展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因此,現階段國民黨大陸政策論述的戰略意義,是如何讓國民黨的大陸政策重新贏得台灣的民心而不是贏得大陸的歡心。只要國民黨能堅守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的基本底線,應該讓吳敦義主席有表述發揮的空間。因此,大陸方面對吳主席大陸政策過多的批評與質疑,一來容易造成國民黨內部大陸政策路線的分歧鬥爭,讓台灣人民看笑話;另方面,讓國民黨原本在大陸政策上的優勢逐漸弱化,很難在這方面與民進黨來競爭選票。因此,大陸方面應對當前台灣內部形勢與兩岸形勢的辯證關係有更深的理解,這才不會誤解吳主席的大陸政策主張。
筆者認為,吳敦義主席並不是反對兩岸簽署和平協議,而是認為國民黨現在是在野黨,國民黨沒有提出簽署和平協議的條件。現階段國民黨最重要的兩岸論述就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而且要讓台灣人民知道和平的珍貴,要知道和平得來不易。而主張台獨及推動台獨就是一條把兩岸推向衝突、接進戰爭的最危險主張與道路。
國民黨應毫不猶豫地、大聲地、堅定地強調反對台獨的主張,要教育台灣人民不要等到戰爭真正來臨時才知道和平的可貴,才知道生命財產保護不易。國民黨要讓台灣人民清楚認識到,大陸反對台獨的宣示不是一個主張,更是一個行動,而且絕對是不惜一切犧牲捍衛到底。因此主張台獨必有衝突,推動台獨必有戰爭。筆者相信,台灣多數人民是有判斷的,有資訊的,有理想的,只要國民黨能“理直氣和”、“義正詞柔”,就能說服台灣人民放棄台獨的虛幻,替兩岸關係走出一條康莊大道。當國民黨贏回政權,就必然會鞏固和平、珍惜和平,此時推進和平制度化的進程絕不鬆懈;而時間條件成熟,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實現了。
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前景的評估
兩岸關係開啟交流30年,歷經不少的波折與轉變,當前又進入一個關鍵的時刻,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重點值得大家關切:
一是未來中共對台政策會更為突出操之在己的政策與作為;二是未來兩岸關係中國際因素會更為明顯增加,美、日、印等國會打台灣牌;三、國民黨能否再起或持續衰退,是兩岸面臨和戰的關鍵變數;四、在蔡英文執政下民進黨的路線不可能調整。這方面包括以下的內容:⑴不會在大陸的壓力下妥協;⑵絕對不會真正踩到大陸的紅線底線;⑶積極強化與美日的戰略與價值同盟關係;⑷持續推動柔性、漸進、文化台獨的動作。
兩岸關係錯綜複雜,是一個受單邊、雙邊、多邊因素影響的辯證發展關係,非一時一刻的簡單方向就能解決,需要耐性與時間。期待大陸領導人能堅持戰略高度、戰略定力、戰略耐心來處理兩岸關係,也期待台灣領導人能客觀認知中國崛起與兩岸形勢對比的變化,著眼於兩岸人民的和平、安全的幸福願景,為未來的兩岸關係灌注活水、打開一條順暢的光明道路。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2月號,總第2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