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樑堅:大陸上市對內需型台資中小企極具誘因
http://www.CRNTT.com   2018-01-03 00:31:52


台灣義守大學副校長李樑堅。(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1月3日電(記者 高易伸)針對大陸推動台灣企業至大陸上市,希望能在大陸股市形成“台企類股”,台灣義守大學副校長、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李樑堅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此舉對著眼大陸內需市場的台資中小企業極具誘因,目前也確有部分台企排隊等上市。台商赴大陸上市首重內需市場及一帶一路願景,除掌握大陸市場優勢,風險評估自然不會缺少,後續如何還得觀察。

  李樑堅,1965年生,台灣成功大學管理學博士,曾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勞動部”勞動基金監理會委員等職。

  李樑堅向中評社表示,大陸面向資本市場已從過去的“招商引資”升級至“招商選資”。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雖非新鮮事,目前也確實有部分台企排隊等上市。但台企多少還是會考量上市條件、IPO籌資條件程度以及企業本身的資本規模等。

  李樑堅說,大陸A股、B股的交易總量已經大於台灣,這意味台股目前的吸引力較小,對上市櫃企業籌措資金也較無力。大陸祭出“台企類股”方案想吸引台灣優質廠商登陸上市,多少造成台灣資金、技術與人才流動,但是否真會“連根拔起”?他觀察,台商經營有自己的策略及思維,研發關鍵技術、全球接單等並不會輕易放掉,況且未來資金進出調度是否自由便利,都取決在企業領導人對全球佈局的思維及選擇。

  李樑堅進一步分析,大陸19大後的經濟重心在於“金融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制”三大工作。大陸企業的成長速度飛快,技術研發、產能規模、生產品質都有逐步提升。台商空間越來越少。如果大陸能把台商納入“產業大聯盟”一環,就能帶領台商在中亞、東南亞佈局。

  對台商西進,李樑堅說,早期有部份台商在台灣經營困難,至大陸後反能開拓出一片天,但這種情況已經消失。台灣中小企業口袋資金不夠深厚、技術不夠領先,要想打敗現在的大陸廠商已非易事。畢竟20年前台商赴大陸投資不論在企業營運、市場接單能力等都優於大陸企業,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大陸中小企業崛起,台資企業現在才想登陸競爭優勢已不再。

  李樑堅表示,台資企業赴陸上市,一定著眼在大陸內需市場及一帶一路的開放願景。但投資大陸一帶一路商機的資金必須非常雄厚,大陸國企、民企能否跟台企進行整合形成“產業聯盟”?彼此互補尋找優勢定位,往中亞、東南亞等市場佈局?換個角度若大陸國企、民企夠強,這一塊為何要讓台企經營?這些必須取決大陸當局是否真心願意釋放。

  李樑堅說,過去他參與大陸不少經貿研討會都呼籲大陸,必須清楚說明釋放一帶一路商機給台商的具體政策。台灣是島型經濟,經濟上必須朝開放式發展, 如果我們把自己封閉起來,這對市場競爭也是不對的。台灣競爭優勢必須升級再進步以因應外部競爭。相對地台灣競爭實力如果夠強,可以把產品邁賣向全球,就可以增加我們的市場規模。在進行這些貿易談判時,政府都會針對弱勢產業進行保護,過去我們編列新台幣900多億的“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協助廠商轉型升級以因應衝擊,這才有絕對的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