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陸學者:誰讓台商無法“在商言商”
http://www.CRNTT.com   2017-01-11 11:29:24


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主任陳麗麗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記者 王平)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主任陳麗麗教授昨天在第四屆台胞社團論壇經濟分論壇發言,她表示,“台灣中小企業主期待不談政治,在商言商。但是,台灣中小企業主一定要明確 ‘在商言商’的全部蘊意,明白自身處境和肩負的責任。”發言詳情如下:

  截至2016年12月,大陸約有中小企業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從產業分佈來看,第一產業企業數占3%,第二產業企業數占27%,第三產業占70%。中小企業出口額占大陸出口總額的60%,就業人數占全部企業就業人數的80%左右,貢獻了大陸60%的GDP、50%的稅收。

  截至2016年12月,台灣地區約有128萬家中小企業,占台灣企業總數的95%以上,提供了75%的就業和30%的營業額。從60年代起,台灣中小企業進入了出口導向時期,並從80年代中期起,初步完成了中小企業發展的自由化、國際化和制度化,成就了台灣從上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到80年躋身為新興工業化地區、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經濟奇跡,台灣地區不愧為“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

  台灣中小企業在兩岸產業合作中扮演了先鋒的角色。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台資企業開始到大陸投資,一直到90年代中後期,無論是從企業數量還是投資金額來看,其主體都是中小企業。進入到21世紀後,大型台商的投資金額才開始超過中小台商。

  台灣中小企業主優於製造與創新,善於運用海外資源,成為全球供應鏈中最有效率的供應者之一;台灣中小企業主善於運用科技資源,具有零時差管理能力;台灣中小企業主拎著皮箱闖天下,善於在一地設計,三區(亞,歐,美)製造,其全球發貨的行軍速度讓競爭者與客戶敬畏,宛如一架戰鬥機能用接近90度垂直仰角,以數倍因素向上攀升,令人驚歎不已。

  台灣中小企業一方面創造著奇跡,一方面也承受著巨大生存與競爭壓力。在全球產業價值鏈分工結構日趨明顯、大陸經濟呈現創新驅動、結構調整、增速穩健的“新常態”背景下,深化兩岸合作,助力台灣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再發展訴求不斷增強。

  台灣中小企業主期待不談政治,在商言商。但是,台灣中小企業主一定要明確 “在商言商”的全部蘊意,明白自身處境和肩負的責任。

  “在商言商”的第一個“商”強調的是企業家要專注于研究如何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並且持續地做好,這是企業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企業家最大的專業本分。第二個“商”則是商業生態,即所謂“綠叢林”。一家公司一定不是在一個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單一的迴圈當中,或者是單一訴求當中就能夠成長起來的,它一定是要兼顧到國族認同與國族環境、社區環境、教育文化環境,關注到它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關係,來取得協同效益的利益最大化,這樣的公司才有可能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基業常青,這就是台灣中小企業生存競爭非常重要的商業生態圈。

  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台商社團領袖和長期關心關注台灣中小企業群體的台商社團精英,集聚北京,參加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舉辦的第四屆台胞社團論壇。來自台胞最重要祖籍地漳州,長期在閩南師範大學執教並關注與研究台商發展問題的我,以學者的身份,再一次重提並詮釋“在商言商” 蘊意,與台商社團領袖和台灣中小企業主共同深思,解讀內心不解與重負。“是誰動了我的乳酪,讓我無法在商言商”,是誰讓期待 “在商言商”的台灣中小企業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辛苦與困惑?! “是誰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布下‘文化台獨’的天羅地網,動了我的孩子”, 一點點的撕裂著台胞後代的中華民族國族情懷,阻礙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企圖割裂兩岸,讓中華民族國族認同漸行漸遠?!

  兩岸中小企業同為兩岸數量最多的企業主體,解決了兩岸社會的大部分就業,同樣最具活力、勇於創新,但又都同樣面臨著發展中的諸多困境。大陸中小企業多處在產業鏈末端的生產加工環節、勞動密集型特點明顯、資訊化水準較低,並且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稅負較重、經營環境有待改善。台灣中小企業雖然技術水準較大陸高,但同樣缺少品牌和核心技術,替跨國公司代工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並且中小企業的出口比重和解決就業能力都有下降趨勢。因而,兩岸中小企業都存在經營困境,需要進一步轉型升級促發展。

  兩岸中小企業應充分發揮各自特質與特長,強化智庫協助與產業發展引導,緊扣大陸“十三五”產業發展主軸,依據兩岸中小企業的特點,在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產業、汽車零配件、服裝、食品等傳統製造業廣泛開展合作;在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批發零售、資訊諮詢等與製造業密切的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展開密切合作;在觀光旅遊業及其住宿、餐飲、運輸、文藝表演、商貿零售等生活性服務業開展合作。

  兩岸中小企業應密切關注“十三五”規劃中引導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等重點任務和發展方向,尤其關注大陸老齡產業和綠色生態智慧迴圈產業合作與發展。老齡產業對兩岸中小企業合作適應性很強,大陸老齡產業擁有最大限度老齡產業發展有效剛性市場需求、即將加快出台的完善重點領域的老齡產業政策、加速培育老齡產業組織、構建老齡產業融資平台、加快老齡金融創新、開發老齡用品市場、老齡服務網路、建立國家老齡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基地等相關政策體系,將孕育出巨大有效市場需求和制度供給創新。綠色生態智慧迴圈產業涉及智慧旅遊、綠色生態、現代農業、迴圈經濟的規劃設計、投資引資、建設運營、政策服務等領域。兩岸中小企業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合作發展的原則,共同發展綠色生態,共建智慧迴圈經濟,商機無限。

  兩岸中小企業應密切關注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佈局和戰略意義。以“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內容和主軸的“一帶一路”戰略,是迄今為止人類文明史上以陸地為中心的農耕文明和以海洋為大舞台的工業文明首次比翼雙飛。台灣中小企業應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佈局,借助“一帶一路”帶來的對外開放和發展契機,輸出具有比較優勢的產能。兩岸中小企業不僅要實現產品輸出合作,更要研究如何以成套的產能即產業鏈上下游整體合作形式深入進入絲路沿線國家,參與絲路沿線國家工農業及文化產業基地建設,並嘗試與大陸縣域經濟實體發展規劃以及相關中小企業同步相對接,實現協同合作與發展,架構引進來和走出去發展新格局,活絡兩岸中小企業合作發展新空間。

  台胞社團和兩岸智庫應聯合起來,共同策劃“兩岸中小企業融合發展規劃導向”,共同為兩岸中小企業融入大陸,實現共同發展建言獻策。

  台胞社團領袖、台胞社團精英和兩岸中小企業主及其員工應進一步明確“在商言商”蘊含的使命與責任,明確堅持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所蘊含的國家意志和民族大義。從長期密切關注、支持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到進一步密切關注、支援和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形成一支遏制消解各種“台獨”分裂行徑,共同維護“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和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最堅強的力量和源泉,共同為保護兩岸共同的“乳酪”和“孩子”,為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統一,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

  (作者:陳麗麗,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教授,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主任,兩岸關係理論漳州研究基地專家、副主任,台商研究中心主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