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3日電/兩岸關係惡化可能會引爆台灣的斷交潮,這是早在蔡英文競選期間輿論就已經多次提醒的,所以蔡英文上任一年來,台灣流失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馬兩個邦交國,誠如任內基本保持邦交國完整的馬英九所說,“遺憾但不令人意外”。
中央網路報今天“點評”文章說,蔡英文當局針對巴拿馬事件揚言,“重新評估兩岸情勢”、“檢討兩岸政策”;民進黨黨部人士則指明要限制大陸官員來台交流。這都是要把在國際上的挫敗,洩恨到兩岸交流上,由此所將造成的惡性循環後果,執政者不能不審慎評估。畢竟台灣的邦交國面對快速發展的大陸經濟和日益崛起的大陸國力,不可能不會心生動搖,此係常情。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包道格判斷,位於中美洲的聖露西亞恐怕是下一個棄台灣就大陸的國家;台灣媒體則傳出亮紅燈的是中美洲的巴拉圭;大陸媒體的報道是台灣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梵蒂岡、在非洲僅剩的兩個邦交國斯威士蘭和布吉納法索,可能是下一批的動搖者。名單不一,但都令人擔心。
如果蔡當局像反應巴拿馬事件一樣,均以兩岸交流為報復對象,那麼台灣所因而遭受的損失,會比大陸的損失小還是大?實在不容輕率行事。以免傷人微少,自損嚴重,而這代價是由民眾分攤的。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有所謂“台灣錢淹腳目”之說,台灣尚有實力從大陸手上搶奪邦交國。但是時序進入新世紀後,大陸的經濟力可觀,2016年總量達到台灣的二十二倍。兩年前大陸創設的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有五十七個國家響應成為創始會員;上個月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有全球含美國在內一百三十多國派員出席,包括二十九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連日本最近都改口表示考慮參加亞投行和一帶一路。
於此形勢下,台灣欲求邦交國毫不心動,確極不易。每個國家在國際上生存,當然都要力謀安全保障和經濟效益。台灣總是指邦交國是受到經濟誘惑,此一批評未免牽強。聖多美普林西比是於通知台灣斷交後的五天,再與大陸建交;巴拿馬是和大陸突襲式建交,迫使台灣放棄對巴邦交。如此棄台就陸的做法,與兩岸關係有較大關聯性。蔡當局為向民眾交待,也就找到理由針對兩岸交流實施報復。
然而,如果所剩的邦交國採取的是甘比亞模式,亦即先主動與台斷交,然後等待和大陸建交,甘比亞就等了兩年零五個月,會是什麼情況呢?之會有甘比亞模式,是因當時兩岸良性互動,大陸無意傷害兩岸關係,所以直到國民黨失去政權才與甘建交。
未來若有其他國家先與台灣斷交,並與大陸開展經貿合作,雙方暫不建交,難道蔡當局能以壓縮兩岸交流的手段來阻撓大陸和這些國家擇機建交嗎?台灣會不會兩頭落空呢?因此,儘速重建兩岸政治互信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