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台灣《聯合報》11月20日發布兩岸關係年度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民眾的觀感首次逆轉成為好評居多,49%受訪民眾對大陸民眾印象佳,對大陸政府的好感也是歷年最高,40%受訪者願意赴大陸就業,較去年大幅增加9個百分點。島內各界人士分析認為,中共十九大重申“兩岸一家親”,表達了對台灣同胞的尊重,願意率先同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在贏取台灣民心方面無疑是成功的。
經常往來兩岸的台商,對於兩岸發展現狀有著最直觀的感受。資深證券經紀人王士誠近年來因為業務需要,多次前往上海等地,親眼目睹大陸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實地觀察,才會有正確的觀感。”他說,未來台灣民眾對大陸觀感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兩岸基層民眾的往來和交流。
台灣鵬景集團董事長王仲鵬說,島內民眾對大陸的觀感趨好是必然結果。“尤其是經商的人,哪邊條件好、資源多、機會大,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能有些人會悶在心裡不講出來,但會用腳來說話。”
在王仲鵬看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還源於大陸發展進步給台灣提供的機遇。十九大不僅是在涉台政策方面釋出重大利好,報告提出的未來發展方略中涉及很多行業、產業,台灣都有一定的先發優勢,這對於受困於“悶經濟”的島內台商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機遇。
“以前我只是關注自己主營的有機農業和環保科技,現在發現還有很多可以拓展的領域,比如專利交易和產權保護等,我們都有很成熟的經驗。”王仲鵬說。
王士誠也注意到,十九大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其中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在會後馬上被列入日程。“這個機遇台灣不能再錯過了。”他說。
2010年,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後不久,記者曾採訪過滿懷期待的王士誠。那時他第一時間印好簡體字名片,準備一展身手。7年過去,眼看著“滬港通”“深港通”紅紅火火,台灣的業者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
台灣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會長、北京華燦工場總經理李偉國說,過去台灣民眾對中共黨代會沒有太多關注,但是這次不同,因為大家開始認識到大陸經濟的發展和規劃對於台灣的重要意義。十九大報告提到要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讓台灣民眾看到更多希望,所以對大陸的關注和觀感都發生了變化。
台灣中華金融經貿交流協會秘書長黃珊慧表示,十九大剛閉幕,大陸方面就開始著手推進便利台胞的各項措施,“這是很誠懇的善意”。
黃珊慧認為,近年來大陸在惠台政策方面不再是單純地釋放紅利,而是更加細致和人性化。一系列便利措施更是讓廣大台胞切身有感,是得民心之舉。
民生黨主席、新青年統一力量主席張穆庭剛剛結束一場在北京舉行的兩岸文化青年交流活動。他認為,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遏止貪腐、精准扶貧,這些都讓台灣人民發現大陸是在做實事,看到的是大陸從改革開放到面向全球的轉變與崛起。尤其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給了大家更多信心。
台灣時事評論員黃智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台灣民眾對大陸觀感發生變化,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大陸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項建設跳躍式發展,讓台灣民眾印象深刻;二是民進黨上台之初許以願景,但實際毫無作為,謊言已被事實戳破;三是台灣一些電視節目頂著壓力長期介紹大陸的進步與發展,如高鐵網絡、移動支付等,有助於民眾認識真實的大陸。
黃智賢說,她主持的電視節目“夜問打權”正面介紹中共十九大的相關訊息,觀眾反應熱烈,成為收視高點。
中共十九大報告全面總結5年來中國大陸各項建設成就,也讓台灣學者理性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聯合報》撰文說,有76%的台灣民眾知道中共召開十九大,說明他們對大陸事務的關心。大陸對台政策特別強調社會融合發展的一面,十九大報告也表示要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德服人。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投書媒體表示,中共十九大後,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趨向正面,這種現象是否持續發展值得關注。十九大報告涉台政策呈現“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大陸倡議“兩岸一家親”,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提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出台便利台灣同胞的各項措施,有利於吸引具統一立場及持中間路線的民眾。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