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7日,武漢市民和外賣代購小哥在一家盒馬鮮生店內選購商品。(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國農歷新年到來之際來勢汹汹。然而,面對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一些地方口罩等健康物資需求大量攀升,導致出現價格大幅度上漲甚至脫銷、部分商場超市食品與日用品物價飛速上漲、物品供不應求的情況。
美國《僑報》1月29日載文《不必囤物資 打贏防疫持久戰》,文章說,民衆因恐慌焦慮而囤積物資是情理之中的反應和應對。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商家卻借此機會哄抬物價讓人實在無法理解。這種無良行為不僅違反市場秩序,間接引發社會恐慌,更涉嫌違反中國法律。
其實,民衆一般理解商家對價格進行調整的行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家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與之相應的是在如此危急時刻商家應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而政府也會對市場進行調節與管控。
目前,中國各地、各部門已紛紛做出響應。27日,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布信息稱,為做好疫情防控,已全力做好當前糧食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總體來看,全國糧油庫存儲備充足,供應充裕”。21至23日,中國工信部已迅速對各地工信主管部門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供應保障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而因“封城”一度物資遭哄搶的武漢,全中國都在緊急馳援。可謂解燃眉之急,舉全中國之力。此外,對於在此期間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的商家,多地監管機構已對其進行嚴厲打擊。
可以說,在一系列行動之後,民衆憂心忡忡囤積物資的行為可以理解,但已大可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