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我們判定喬家院墓地青銅器泥芯的原料很可能來自南方紅土區域,且與盤龍城及左塚泥芯具有同源性。考慮到盤龍城及左塚所在地屬於楚國中心區域,據此推測此批青銅器系在楚地鑄造後輸入古麇地,這從另一角度講述了麇國為楚所滅的歷史。
——羅武幹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副教授
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以其獨特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中華民族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淵源。
長期以來,關於青銅器礦料來源的研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但是青銅器鑄造地的研究卻進展緩慢。
1月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古代青銅器鑄造地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古麇地即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喬家院墓地出土的青銅器,可能是楚國鑄造的。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考古學與人類學科學》雜誌上。
殘留泥芯可能包含青銅器“出生地”信息
鑄造地與礦料來源是青銅器生產鏈條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鑄造一件青銅器所用的金屬原料,比如銅錠、錫錠及鉛錠等,應當來自古代各金屬礦山,而現已發現的鑄銅作坊遺址多在古代城市遺址附近、遠離古礦冶遺址。這說明青銅器的鑄造地與礦源是不同的。
關於青銅器鑄造地的研究,人們長期採用考古器型學的研究方法。也就是通過系統研究青銅器的器型、紋飾和銘文等,總結出不同地區的典型風格特征,並以此為標準,判斷青銅器的產地。但是這種研究方法與研究人員的知識積累、經驗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受研究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且有時風格相同的器物也存在來自不同產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