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23日電(記者 張嘉文) 針對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台灣“斷交”一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助理教授盧政鋒表示,台灣在國際事務上處於弱勢,加上大陸崛起,在強權結構上,我們的空間本來就是比較被壓制,接下來的挑戰會一直來,但從過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台灣是可以走過來的。
由亞太和平基金會主辦的“2017美國新政局與亞太情勢演變─台灣之挑戰與契機”研討會22日下午在台北舉行,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和“外交部次長”李澄然等都出席致詞。
與談的盧政鋒在會中接受訪問時,針對聖國“斷交”事件表示,蔡政府已說明了很完整的立場,就是兩岸應該不要走向對抗,台灣已經剩下21個“邦交國”,當然“斷交”一事是“邦交國”自己意願的選擇,雖沒辦法避免,但台灣還是應該持續跟國際保持良好互動,提供現有“邦交國”我們可提供的援助,對國際的積極且有貢獻的參與,這方面蔡政府的立場應該要很明確。
此次事件後,蔡政府在兩岸關係上挑戰會不會更多?盧政鋒說,台灣比較小,在國際事務上,尤其現在大陸崛起,強權結構上對我們的空間本來就是比較多壓制,接下來的挑戰會一直來,但從過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台灣是可以走過來的。
至於是否會有“斷交”潮的出現?盧政鋒指出,這當然取決於北京,台灣都想跟世界各國家保持官式往來,大陸會選擇他們認為適當的時間點來出手,“外交部”說目前有幾個警戒的國家,都是政府需要持續保持溝通,而如何穩定兩岸關係也變得非常重要。
另外,聖國“斷交”事件發生在蔡英文和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通話後,這是主因嗎?
盧政鋒說,“外交部”說在七月的時候對方就提出援助項計劃,確實因對方要求的金額過大,至於聖國 會選擇在此時宣布“斷交”,應是聖國認為當前是他們要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