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胡曉娟:兩岸應共同應對新媒體時代傳播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1 00:28:14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胡曉娟(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 王秀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室胡曉娟在第二屆兩岸學子論壇上就新媒體時代兩岸媒體共同面臨的困境發表了看法。她認為,大陸媒體與台灣媒體同根同源,在文化認同的維繫下,理應攜手面對共同的挑戰,發揮好媒體在兩岸交流、認同及互惠雙贏中的重要作用。

  胡曉娟認為,大眾傳媒在海峽兩岸“文化共同體”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建構認同,製造共識。兩岸應在“文化共同體”的基礎上,逐步開啟“媒介共同體”,促進兩岸媒體深度融合,設立傳媒良性發展的制度框架。

  胡曉娟說,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兩岸媒體應從自身優勢資源出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海峽兩岸的傳媒業就不能僅僅將彼此視為競爭對手,或者僅僅從自身資源能力出發來制定發展戰略,而應當不斷探索內容、經營模式、合作模式的創新。

  對於新媒體的異軍突起,胡曉娟認為新媒體打破了時空界限,使得虛擬現實的“共同在場”逐漸成為可能。海峽兩岸所面臨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隔閡也在消減。比如,互聯網上的新聞交流實時更新、瞬息萬變,兩岸信息高速交換,新聞資源互通有無,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信息的不對等。此外,社會化媒體的互動,拓展了報道領域和對話空間,兩岸形象得到重塑。

  胡曉娟提出,“兩岸攜手,媒體先行”。她解釋道,媒體需要構建兩岸共同的精神認同,充分利用民族認同與集體記憶,關注百姓生活,更具體更微觀,反應彼此,而不是簡單地旁觀和批判。新聞媒體提供平等溝通交流機會,彌合信息傳遞誤差,減少不確定性,從而達成共識,求同存異,這才是兩岸傳播的本質。她建議,兩岸媒體應該在去政治、親民間、新媒體化的溝通模式探索中不懈努力。
  
  面對網絡信息安全的問題,胡曉娟認為,兩岸媒體應該做到優勢互補,攜手應對。她建議,一方面,要著力加強新媒體領域輿論引導工作。因為新媒體無與倫比的社會組織能力和社會動員力量,對於傳統的輿論引導提出了挑戰。加強網絡社會的監督和管理,要從信息源頭把關不負責任和虛假的言論,明確信息傳播各環節的法律責任,從嚴管制打擊惡意傳播不良信息的行為。健全媒介安全的監測預警體系,有效收集信息,深入分析,迅速反應,抓準時機,正確進行輿論引導,有效利用大眾媒體製造社會共識。另一方面,她說,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應用,讓相對獨立分散的各個網絡深度關聯,形成全新的網絡空間。在這個空間中,邊界正變得模糊,責任已難以劃清,管理困難重重。面臨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的雙重夾擊,特別是自媒體時代所帶來的“人人皆記者”局面,打破了信息來源由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壟斷,也是互聯網管理的核心治理區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