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鬆祚主持(中評社 王秀中攝) |
張晉源認為,“一帶一路”戰略需要不同區域的外資銀行共同參與這個項目當中,最好的夥伴就是國內的外資銀行,因為它們受到銀監局的監管。同時,中國必須組建具有國家隊實力的國際信評公司。同時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設計不同的付款方式,做到風險再分流。為化解資金的排擠效應,要給境內的外資銀行更多綜合性的考量,承擔部分商業銀行以外的角色,准許它們從事投行的業務。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駐華首席代表Albert C.K. See表示,講到中國最主要一點就是穩定性的問題,中國需要認識到,穩定性有不同類型以及程度。靜態穩定性是你不讓別人進來,直接把門關掉,但這是臨時的、短期的做法。中國要追求的是動態穩定,通過不斷深化市場改革,讓市場有足夠的靈活性和流動性。從靜態穩定到動態穩定是需要花時間的,而且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他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是要增加人民幣的供應,也要增加它的需求。如果說不把中國國內金融資產的比例擴大的話是很難進行國際化的。同時還面臨其他問題,如金融市場的寬度、廣度和流動性、法律的框架、財務的框架以及金融的改革等等。人民幣國際化是很好的一步,但未來困難重重。
日本銀行駐華首席代Tomoyuki Fukumoto列舉了日本企業走出去以及日元國際化的相關經驗。他指出,日本支持日資企業走出去涉及到兩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是對外有償援助,也叫日元貸款,它利用日本優秀的技術領域針對基礎設施進行貸款。另一方面是國際協定銀行,也就是政策性金融銀行機構來進行對外貸款。對外貸款現在的餘額是14萬億日元,都是中長期的貸款。但這些對於推進日元國際化,並沒有發揮理想的作用。
原因在於一般日本走出去的項目所創造的現金流主要還是美元計價居多。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一些煤氣項目,都是按照美元計價的。所以收入是美元計價的話,若以日元還款,他們要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所以項目的主辦人還是希望以美元的方式借款。很多借款國家因為日元升值會提前還款,這是日本遇到的問題。所以他認為能否用人民幣計價是“一帶一路”能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