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師範大學公領系副教授黃信豪(中評社 王秀中攝) |
同情心、同理心 務實探索解決路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英津分析指出,統一前兩岸政治定位可以是 “一國兩府一中央”,即 “一個中國(國家),兩個政府體系,一個“中央政府”的簡稱。其基本涵義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內部目前存在著暫時互不隸屬的兩個政府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亦即“一個中國框架內存在互不隸屬但又不可能完全對等的兩個政府體系”。今後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應分兩個階段進行:一是在和平發展階段的定位;二是在統一階段的定位。在前一個階段,沒有所謂“中央—地方”之定位,因為中央和地方之分是進入統一階段後雙方需要解決的法律身份問題,嚴格來說,是統一後對二者在國家內部的身份界定。將來兩岸何者為中央,何者為地方,那是統一談判階段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政治問題,當前不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否則,只能揠苗助長,損害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全國台研會研究部主任嚴峻認為,由於一些情勢原因,以及目前兩岸在政治商談相關“前提”或“基礎”上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台灣方面一直拒絕開啟兩岸政治問題商談。對此,“回歸現行法規”、“議題適當切割”或許是值得探索的路徑。此外,為順利推動兩岸開啟政治問題商談,兩岸還應關注“搭積木”、兩岸公權力合作的正負面效應。
嚴峻表示,徹底解決兩岸結構性政治難題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但兩岸還是應該以足夠的勇氣和耐心,以更多的同情心與同理心,務實地探索解決路徑。兩岸可以通過“搭積木”的方式,期待由一塊塊“積木”,即一項項交流合作措施,最終能搭成一座兩岸關係“大廈”。此外,要使兩岸政治問題商談的解決朝良性方向發展,雙方還應注意公權力的良性互動。在兩岸“高政治”一時無法達成共識與協議的情況下,現階段兩岸“低政治”(主要是行政、司法)互動佔有重要地位,其對兩岸高端政治問題的解決也具有指標意義,相關現象值得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續添則分析了倫理政治視域下的兩岸關係。他認為,從根本上說,既要正視歷史,又要超越歷史,撫平歷史創傷,化解歷史積怨,建構兩岸之間一種坦誠、互諒與和解的倫理政治邏輯。兩岸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就是恢復厚關係,走向和回歸本真的倫理共同體和義務共同體。
他認為,只有和解才能夠帶來真正的安全。和解帶來真正的安全。無論對於台灣,還是大陸,真正的民族和解,才能真正消除恐懼,才能真正獲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不再尋求保障安全的機制如台灣尋求美國的保護和向美國購買武器。實現民族和解只是時間問題,或許就在未來的某一天,民族和解猶如一輪圓月從東海邊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