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李明 |
他特別指出,民進黨蔡英文在5月赴美訪問,在國民黨去年地方選舉大敗的陰影下,美國看出蔡英文很有可能成為台灣新的領導人,接待規格自是不同。美國政界和大眾認定蔡氏不會對兩岸關係作大幅更動或發動挑釁,認為她溫和、理性、合作、可取。這是蔡英文成功的一面。與蔡英文出訪美國相較,洪秀柱在對美關係上已瞠乎其後,美國之行在“總統”競選過程中仍有其必要性。
台灣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兩岸或將進入冷和平階段。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中對中國大陸“試應手”的工作就交到了亞洲的盟友身上。台灣作為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一直發揮著“亞洲民主燈塔”和牽制中國大陸的作用。馬英九執政的七年多,不折不扣地配合了美國的兩岸戰略。2016年,台灣無論哪個政黨上台執政,似應都在美國的框架下繼續充當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馬前卒。
他指出,蔡英文一貫的思維方式可能會使她將兩岸關係拉入到帶有第三者的國際場合,並將兩岸關係納入多邊架構空間,這都觸犯大陸的政治忌諱並有可能使得兩岸關係出現不應該有的波折。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劉相平分析了美國對台政策的經濟導向。他認為,近年來,美國的對台政策,經濟因素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或者說經濟政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太陽花學運中,美國出手“救”馬英九可以從美方戰略安全布局及自由貿易體系兩個角度來看,美國不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保護神和推手。
美國與台灣的經濟摩擦將會逐步呈現,台灣經濟必須另尋依托和“發展腹地”,大陸和東南亞等是其首選。而在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後,台灣在東南亞不但受到日本的擠壓、本地的抗擊,也會越來越受到中國大陸的“夾擊”。跟誰實行策略聯盟?“與中國大陸聯手走向世界”還是“與世界聯手走進中國(大陸)”?這是台灣面臨的艱難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