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楚瑜參選,劍指何方? |
中評社╱題:宋楚瑜參選2016的政治策略 作者:黃宗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
早些日子之前,宋楚瑜參選2016的流言在台灣政壇傳的沸沸揚揚,橘營的政治動向,特別是和綠營之間的曖昧互動頗耐人尋味。8月6日,親民黨召開了記者會,宋楚瑜正式宣佈參選“總統”,解開了這早已不是秘密的動向之謎。宋楚瑜參選的決定,既是基於他對當前台灣政局的研判,也是橘營整體政治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箇中源由,值得抽絲剝繭地梳理一番。
台灣當前政局走向
當前的台灣,有三組互相關連、但又各自獨立的政治情勢,和宋楚瑜決定參選以及橘營的政治動向息息相關,包括:“反馬”成為全民風潮、洪秀柱不易取得國民黨本土派支持、中間選民大量增加等。
首先,從去年“太陽花學運”以降,馬當局的聲望就一直江河日下,導致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今年的情勢並沒有好轉,近日的“反課綱微調”又引發學生的抗議。姑且先不論事情的是非對錯,馬當局的風波不斷,難免予人執政不力、施政無能的觀感。“反馬”儼然成為當前台灣政壇的政治傾向,許多群眾在各個議題的立場未必一致,但對馬當局的失望與批評已成為共識。
在這種氣氛之下,國民黨的洪秀柱陣營不能(可能也無法)與馬當局切割,選情被拖累的很嚴重;橘營之前卻藉由批馬,取得了一定的認同與支持。在嘗到甜頭之後,橘營覺得民氣可用,想趁著國民黨疲弱之際繼續落井下石。
其次,國民黨的洪秀柱陣營在面對黨內本土派時,有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困境。先天不足,主要是洪秀柱意外地成為國民黨挑戰2016的人選,本身並沒有做好參選的充分準備,既欠缺中南部的基層人脈,對相關的組織系統也不熟悉。至於後天失調,則是國民黨在提名洪秀柱的同時,沒有妥善安撫黨內的本土派,特別是照顧其“精神領袖”王金平的出路。
本土派“立委”的選區以島內中南部為多,反馬的情緒本來就較為強烈,在自身選情的考慮下,多半試圖與洪秀柱陣營保持距離。如此一來,特別是對橘營而言,自然就創造了許多可以見縫插針的機會。
最後,相較於已有既定立場的藍營和綠營選民,在藍綠之間沒有特定立場的“中間選民”在去年“太陽花學運”之後大量增加,特別是在年輕族群中更是如此。中間選民的最大特徵就是“不藍不綠”,投票時沒有固定支持對象,端視當時的政治氛圍而定。特別是在藍營和綠營長期相互攻訐之後,很多中間選民同時對國、民兩黨都有不滿的情緒,甚至會將票投給“第三勢力”的候選人。
中間選民的政治能量究竟有多大仍未可知,但去年底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普遍被認為是中間選民展現力量的成功案例。因而橘營也積極爭取這一群體的支持,試圖藉此改變台灣的政治版圖。
正是上述情勢的交互作用與推波助瀾,讓親民黨覺得有機可趁,宋楚瑜遂決定參選2016。但值得注意的是,宋的參選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橘營政治戰略的關鍵環節。應從大局著眼,才不易被表像的紛擾所迷惑,以致於無法掌握台灣政局走向的深層脈絡。以下即由宋楚瑜參選2016為起點,解析橘營的政治戰略。
重心放在“立委”選戰
橘營很清楚,無論宋楚瑜和洪秀柱的選情誰高誰低,最終很可能都不是蔡英文的對手,在“總統”選舉中當第二名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宋參選2016,主要是為了推高親民黨的“立委”選舉成績,之後還有更大的圖謀。
在“立委”選戰中,除國、民兩黨之外,親民黨相較於其他第三勢力的優勢在於:推出了參選“總統”的“母雞”,这只選戰經驗豐富的老母雞,可有效幫補黨內“小雞”們參選“立委”的選情。
宋的作用主要有二:首先,宋可與同黨籍的“立委”候選人分進合擊,不只可以幫“小雞”們遮風擋雨,回應來自藍、綠的攻擊,還可以扮黑臉主動出擊,同時又維護了“小雞”們的形象。其次,宋參選“總統”,可策略性地和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合作,幫其站台、拉票,藉此挖國民黨牆角,有助於擴大橘營選後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