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基斯坦戰略研究所所長哈立德·馬哈茂德(中評社 王秀中攝) |
他特別提到,中美雙方就網絡安全問題進行過反覆磋商。網絡安全合作不僅僅雙邊、多邊,而應該是全球性的合作。網絡安全的最大挑戰是網絡發展的不平衡,技術優勢不平衡,導致其他國家網絡受制於服務器等問題,制約著更加廣泛的安全網絡行為規範。
伊朗政治與國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穆罕默德·甘吉杜斯特表示,有些中亞國家的恐怖主義想取代政府,恐怖主義組織變成了恐怖主義國家。他特別強調,不能以反恐為口實干預其他國家,反恐是為民主鋪平道路,要確保政治變革不能讓其他人成為獨裁。值得關注的是,有些國家使用雙重標準,將反恐作為解決地緣政治問題的工具。
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當代歷史和國際研究系主任米爾左希德·拉西莫夫指出,當今世界不僅是貿易經濟全球化,恐怖主義越來越全球化。“而我們看到,國際法沒有像預期行得通。”
他特別提到,參加恐怖主義活動的中亞年輕人很多都是從中亞以外國家招募的,在歐洲也有。我們要重視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各國應展開全方位合作。
巴基斯坦戰略研究所所長哈立德·馬哈茂德指出,反恐措施手段在不斷發展,但我們還沒有徹底清除這些恐怖主義。為應對恐怖主義的新形勢,我們要使用防禦性措施和手段。他倡導,多邊主義是聯合國倡導的重要精神,是解決恐怖主義最佳做法。
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出現恐怖主義的國家普遍有嚴重的社會問題、治理問題。年輕人受到內外因素干擾,被洗腦成了戰士,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
楊恕最後總結指出,對恐怖主義的定義有200多種,存在很大爭議。爭議主要有三個層次:公眾媒體定義、學術定義以及法律定義。“聯合國能否提出一個法律定義?”針對現場的提問,他還指出,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成員國是否同意。其次,如果聯合國提出一個恐怖主義定義,但它不能面對每個恐怖分子,還需要國家內部的國內法加以界定。如果兩個有差異該如何解決?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香山論壇報道組:林艶、王秀中、徐夢溪、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