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生研究生王瑞婷(中評社 王秀中攝) |
中評社南寧3月23日電(記者 王秀中)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生研究生王瑞婷22日在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上表示,蔡英文外交政策的發展,會受到許多結構性的限制。使其雖無活路外交之名,卻有活路外交之實。
王瑞婷認為,最重要的一個結構因素是,台灣的外交與兩岸政策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在馬英九時期,借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大幅降低了在外交層次會出現的政治風險,並取得部分國際參與進展。活路外交政策,有相當的政治理性。
蔡英文的外交政策是否繼續延續這個政策理性?王瑞婷指出,如果蔡英文選擇“國際路線”,即設法將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脫鈎,將使台灣的國際處境陷於更詭譎的情勢。若她相當程度考慮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的辯證關係,那麼外交政策的更新,就會局限在較小震蕩的範圍。
上述推論的基礎在於,中共對台政策底線明確,戰略上似無退讓空間,但戰術上或有彈性作法。民進黨縱不接受“九二共識”四個字,但需要創造另外一個基礎,看似“九二共識”,讓北京有下台階,又讓自己與台灣民眾(特別是綠營選民)可以接受。因此,兩岸關係出現小幅波動的可能性高於大震蕩,由此推論出的外交政策,自然脫離陳水扁時期烽火外交的解釋範疇。
王瑞婷還指出,另外一個值得考慮的結構因素,在於台灣能付出的外交成本,已經越來越有限。“選擇性的外交政策”、“投報率高的外交政策”應會是新政府主要的考慮標準。
基於上述兩個結構性因素,王瑞婷判斷,新政府有可能繼承部分活路外交的政策內容,導致其不至於在短期之內有重大改變,但是,仍能有效推論新政府在部分政策改弦更張的意圖。
首先,新政府在雙邊關係的推動下,將更重視政治關係與官方關係上的推動,而不局限在經濟、文化、社會等軟性議題。其次,經貿外交仍會是新政府執行的首選,新的外交政策想必思考更廣泛層次上的人權外交與民主外交的宣傳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