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理應制定應對措施。羅援說,中國除軍費要保持一定規模、訓練要保持針對性外,還要“知己知彼”,開展對策性研究,達到“揚我之長,擊敵之短”。以美國為例,中國不需與美軍“高比高,強比強”。中美軍備代差在逐漸縮小,但技術差仍然很大,在同一代中,如中國的殲-20、殲-31與美國的F-22、F-35雖然存在技術差距。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要我們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我們仍可以克敵制勝。
他特別強調,中國對日本軍力發展的應對措施還要加上一條,就是要“向國際社會揭露日本的意圖”。日本過去堅持和平道路,現在卻大幅加強武器裝備,且很多裝備帶有進攻性,有些特別針對中國,給地區安全埋下隱患。
他認為,中國軍事實力發展後,在國際事務中,將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行動自由權,但是中日關係中的結構性矛盾難以解決,比如關於對歷史、對戰爭的認知問題和日本發展道路的問題。“解鈴還須系鈴人”,只有日本國內對以上問題有深刻反省,中日矛盾才能化解。
關於中國解放軍於30日起,在東海開展長達6日的軍事演習一事,羅援表示,中國現在的演習是年度性的例行演習,在年度訓練安排中已計劃好,現在只是按照安排進行,我們的演習很少針對某個事件或某個假想敵。當然,演習存在目的性,因為演習科目的課題設置有特定含義。但如果某些國家要對號入座,把自己放在“假想敵”的位置上,我們也沒有辦法。
最後,羅援說,面對亞太地區的挑戰,中國一方面要向國際社會解釋和平發展的誠意和善意,真心實意與周邊國家增加軍事互信,破解某些國家對大國掠奪式崛起模式的思維定式。另一方面,中國要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要被不符合時代潮流的雜音干擾。隨著中國軍力、綜合實力、國際影響力、對國際貢獻的增長,假以時日,周邊國家最終會理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