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汪朝光:我個人理解確實有不同的說法,包括在學術界對這場戰爭的時間也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研究。但我個人理解,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中國人民就開始了不屈不撓的抵抗,但是這個抵抗確實局限在一個短時間上,地域也局限在一個具體的地域,比如東北有抵抗。1932年日本把侵略擴大到關內,淞滬抗戰上海也有抵抗,1933年侵略華北,長城抗戰中國仍然有抵抗。1936年綏遠地區也有抵抗。這些抵抗我覺得都反映了中國一定不甘於外國侵略的獨立自主的抵抗精神,但在地域上畢竟有局限性和時間上的限制性。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中國的抵抗確實就像剛才李老師所說的“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全國共同一致,尤其是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真正使得這場戰爭成為一場全民族的自衛抗敵的戰爭。
所以我覺得是否可以從局部和整體的關係更多地理解這場戰爭,從1931年來理解我們可以更多地認識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認識到中國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從1937年的角度來觀察,我們可以更多地認識到中華民族覺醒的全民抗戰的全面性,國共兩黨合作、中華民族全民族大團結的一致性。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理解,都是中國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