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建民現任中國外交部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國家領導人做過翻譯工作。曾是中國駐聯合國第一批代表人員。(中評社 徐夢溪攝)
|
吳建民在接下來的演講中,首先將毛澤東與鄧小平做了比較。他認為,毛主席把握住了時代的主題:戰爭與革命,因此趕上了時代,取得成功。但是毛主席在執政後,對時代有誤判:他之後非常擔心發生戰爭,所以沒有把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對時代的誤判的結果。
他還表示,毛主席和鄧小平都是很偉大的領袖,但是鄧小平的辦法就是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聯繫當今世界,仍然有太多不能把握大勢、結合時代主題採取行動的例子。”為什麼小布什當年主張攻打伊拉克?吳建民指出,當時小布什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戰爭可以解決問題,殊不知,時代主題變化後,戰爭解決不了問題。
此外,吳建民還談到,去年中國國內多次談及戰爭。這源於有外國學者認為,2014年與1914年很相像;特別是去年安倍晉三在達沃斯講話中表示,今天的日中關係很像當年的英德關係。這種思潮慢慢變成一種輿論,認為東亞地區是最危險的地區。
吳建民強調,這種想法是對形勢不正確的判斷。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思想,就是因為有長期的思想慣性。
吳建民表示,人們應該具有全球視野。具有全球視野,首先要了解全球有三個中心。第一,動蕩的中心在中亞。第二,金融危機。第三,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在東亞。把三個中心結合起來看,能夠得出結論:全球有一個動蕩的中心並且影響很大;歐洲現在面臨許多問題;東亞面臨的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
中國的外交戰略是什麼?
吳建民表示,戰略與利益聯結,大戰略與大利益聯結。中國在21世紀最大的利益是什麼?鄧小平做了回答,就是“發展是硬道理”。如果具體到21世紀,就是保持發展的勢頭。
“中國要保持發展的勢頭,就必須保持開放的勢頭。如果開放的勢頭中斷,毫無疑問,發展就會受到影響。開放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國際合作。所以,要保持和世界各國合作的勢頭。如果合作的勢頭不斷,發展就沒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