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最近,穆迪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這是28年來國際大評級機構首次下調中國信用評級。對此,中國財政部及時回應指出,此次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這有助於消除信息不對稱,促使評級機構進一步全面認識中國經濟現狀。
穆迪這一舉動,只不過是長期以來一些國外機構或人士總是以一種懷疑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的一個縮影。這些機構或人士,對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某些現象或問題,往往以偏概全,片面誇大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不能正視或忽視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中國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總是被事實證明是站不住腳的。
放眼回望,我們就會發現,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泛起對中國經濟的質疑之聲。然而,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經濟就是在這些各種質疑之聲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不僅挺過了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而且還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有了質的提升,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儘管中國經濟增速已從過去的兩位數降至目前的個位數,如,2016年GDP增長6.7%,2017年預計GDP增長6.5%左右,但對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的大體量而言,對正在進行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而言,這一中高增速是合理恰當的,而且還比主要發達國家的年經濟增速高出不少。中國經濟所充滿的巨大韌性,決定了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總態勢。
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潛力。雖然人口紅利在遞減,但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放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爆發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力量。電商規模、出境游消費、汽車產銷量、手機市場、高鐵運營里程等多項指標,都名列世界首位,無不與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息息相關。這既是中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的結果,又是當前及未來中國經濟中高速成長的巨大動力源泉。
中國經濟治理水平不斷提高。面對日益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我們不斷加強對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在經濟新常態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社會總需求,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調。在調控思路上,區間調控與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相結合;在調控手段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與消費、投資、區域、產業、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尤其是,近來大力推動的“放管服”改革,為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和激發市場活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