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運 |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徐夢溪)前駐俄羅斯陸海空武官、察哈爾學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王海運8月18日出席“察哈爾和平對話2017”,聚焦於“能源外交的機遇與挑戰”的議題。王海運對“一帶一路”與能源外交進行升入分析,同時談及對中俄能源合作和美國頁岩氣革命的看法。他表示,暫時石化能源還難以被取代,但中國一定要加緊搶占未來能源革命的制高點。
能源外交是外交的重要支柱
能源是“一帶一路”的重頭戲。王海運表示,能源是戰略資源,甚至是軍事資源,對於整個國際關係的影響都是重大的。一條管道,一個輸電網絡就是一個地緣政治因素。
“對於中國來說更是這樣,中國資源禀賦相對較差,多煤少油,我們工業化進程中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以油氣居首,對石油的需求非常大。”
王海運指出,在“一帶一路”的企業走出去中,能源企業是最先走出去的,而且收獲頗豐。與能源國的關係,對於我們的經濟發展,對於國家的安全,對於社會的物質基礎都非常重要,所以能源外交是外交的一個重要支柱,作用突出。
中俄能源和做有巨大戰略意義
王海運曾在俄羅斯多年,對中俄的能源合作有著深入了解。他在談及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性時表示,俄羅斯土地遼闊,油氣資源非常豐富,是主要的石油生產國。中國是一個石油進口大國,主要是從中東海灣地區和俄羅斯進口石油。“去年俄羅斯是我們第一石油進口大國,對我們來說是大賣家。雙方的需求都是旺盛的,一個是要市場,一個要資源,可以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同時,歐洲對俄羅斯的石油需求在下降。一方面歐洲節能技術進步,可再生替代能源在發展。另一方面,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已經快到冰點了,歐洲也在極力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從俄羅斯來講,也需要實現油氣出口多元化。多餘的油氣就瞄准著朝氣蓬勃的亞太地區,首先是中國。像普京講的,“用中國的風吹起俄羅斯的帆”,中國和俄羅斯在油氣領域這個合作關係是互利共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