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陸視角和實然層面看,大陸不可能放棄國家統一的目標,但卻不得不正視島內對“九二共識”將長期存在不同理解、不同立場的現實。首先,廣大台灣民眾對“九二共識”的理解更多出於樸素的經濟民生考慮,認為“九二共識”維持現狀,有利於同大陸維持和平發展,有利於雙方交往合作,自然好過蔡英文敵視大陸的衝撞路線,這次“九合一”選舉證明了台灣民眾對“九二共識”的廣泛支持。但對於“九二共識”的具體涵義,民眾未必詳細辨析。對廣大台灣同胞的這種樸素理解,大陸自然要加以包容。在國民黨方面,“不統不獨”、“一中各表”固然並不理想,但只要有死心塌地堅持“台獨”的民進黨在,大陸就別無選擇,只能與國民黨合作。近期,馬英九將“不統”解釋為“不排斥統一”,如果能夠得到國民黨主流的贊成和接受,也算是較之原來“不統”政策小有進步。即便民進黨內,歷史上也曾出現過“憲法一中”和“反省台獨黨綱”的聲音,可視為顧忌兩岸關係的“暫緩台獨”派。假如民進黨在2020大選中失敗,這種聲音未必不可能再次出現。如果民進黨從“台獨”變為“緩獨”,國民黨將“不統”修改為“不排斥統一”進而朝向“共謀統一”方向邁進,都是有利於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統一的積極發展,都應該得到大陸的鼓勵、支持。對於那些根本否定“九二共識”存在、堅持“台獨”立場者,大陸應該堅決予以打擊。總體上,大陸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打擊範圍限制在極少數死心塌地的“台獨”勢力,包括“急獨”、“漸近台獨”、“理念台獨”勢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內涵十分豐富,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習總書記提出,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並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有代表性的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如何推進兩岸民主協商,存在協商什麼內容和怎樣啟動協商過程這樣兩個問題。就協商內容而言,除了探討“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顯然也包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性安排”,比如兩岸和平協議、兩岸“應通盡通”的各項安排等。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不僅可免去台灣每年武器採購巨額費用,還可永久解決台灣成為外部勢力籌碼問題,同時免去兩岸耗費巨大資源應付對方的戰略威脅,對兩岸關係行穩致遠尤其具有迫切性和可能性,應該是兩岸未來協商的頭等大事,兩岸各界應該切實加以推進。同時,也應該大力加強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探索、研究,完善對“一國兩制”的論述和宣傳,以求根本改變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對“一國兩制”的誤解和負面印象,逐步減少台灣社會的“拒統”、“防統”、“恐統”情緒。對“一國兩制”的誤解和曲解是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阻礙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因素。只有客觀、理性看待“一國兩制”,才能夠沒有顧忌地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因此,對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方案探索和對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安排的探索,兩者應該相輔相成,並行不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