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共議全球變局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0-09-02 00:14:41


第二十七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1日下午舉行(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 徐夢溪)第二十七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1日下午舉行。論壇由民革中央台灣問題研究中心和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共同主辦,以“全球大變局下的兩岸關係”為主題,邀請兩岸嘉賓分別在北京和台北聯線交流。

  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首先发言谈及全球变局下的两岸关系。他指出,2020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態勢如何發展、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最終由誰當選、以及中美關係鬥爭烈度將上升到什麼級別是國際環境中存在的三個變數;台灣島內各政黨內派系競合走勢、台灣統獨民意消長態勢、以及2022年地方選舉各政黨的實力消長是島內存在的三個變數;ECFA會否中斷、兩岸會否擦槍走火、大陸何時認定和平統一已無可能是兩岸關係中的三個變數。以上都將對兩岸關係今後的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随后分享了对香港國安法推動“反獨促統”的制度化進程的思考。他表示,香港國安法是一個進取的立法動作,展示了對“一個中國”的法治思考,有助於理解未來“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未來大陆应用更加清晰、法治化的表達阐述兩岸關係的底線,才能實現兩岸共同的願景。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探討了中美競爭關係下的兩岸關係。他指出,美國借台灣“挺美抗中”操縱台灣議題,但也讓台灣進入一種困局。美國呈現出冷戰时期的對峙思維,實際上台灣也處於這種思維之中。中美對抗是一種必然,但台灣必須要避免自己成為風暴中的當事人。

  社科院台研所副研员尹茂祥觀察近期的台灣社會民意表示,台灣民意有其敏感性,容易受到複雜事件的影響,尤其是兩岸的安全和對抗性事件。“台獨”並非島內主流民意,維持現狀與和平合作仍是主流。台灣民意並非一成不變,台灣民眾在“去中親獨”的路上不是一直加速前進,在一些時期還會有相反的趨勢,這說明台灣民意仍有可塑性和改善的空間。他建議,未來我們還是要保持定力和信心,破除“唯民意論”,還是要繼續加強兩岸的交流。

  台盟中央聯絡部副處長鄧偉表示,疫情讓西方模式不再是治理模式的代名詞,兩岸經濟依存度在疫情期間出現新高,兩岸統一大勢不可逆轉。但兩岸關係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台灣當局延緩兩岸融合發展大局,借助美國遏華政策阻止台胞參與大陸產業分工,誇大美國的可靠性欺騙島內民眾,以及出賣台灣的經濟利益換取美國保護。兩岸同胞要認清國際形勢和兩岸形勢,共同努力反對“台獨”。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生陳榮霞分享了個人年初因疫情滯留湖北,最終於4月返回台灣的經歷。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包機撤離本應是一件單純的事,但卻變成了政治難題,大陸到台灣的包機遇到重重阻碍。此外,還有很多難以返回台灣上學的“小明”同學。她指出,政治本應為人民服務,現在卻成為阻止在大陸台胞回家的原因。台灣正在上演踐踏人權,這種不公平的歧視說明台灣離成熟的文明社會很遠。

  論壇特邀點評嘉賓、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分享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理解時指出,當今世界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世界文明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東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中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回顧百年以來的發展史,中國一直扮演著奮起直追的角色,現在,中國同樣清醒地認識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誰頂得住,誰就能衝破阻礙。他在談到未來兩岸關係走向時表示,中國國家統一問題是由國家實力決定的,事關世界格局的演變。冷戰結束後,美國在這一問題上沒有一絲一毫放鬆,美國因素也成為中國國家統一的主要障礙。現在,兩岸關係在風雷激蕩中開啟了新開端。

  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董百勝、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志榮、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聯絡部副部長沈宏叡、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呂委弦等台灣方面嘉賓就中美競爭之下的兩岸關係、兩岸媒體合作、全球大變局對台灣青年的影響、疫情對兩岸民間交流的影響等內容分享了各自觀點。

  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會員、副研究員張自合,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彭雅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王非,民革中央聯絡部一處幹部王承丞等大陸方面嘉賓就“國安五法”與兩岸交流、全球大變局對兩岸青年和兩岸貿易的影響、電影《八佰》折射出的兩岸關係等議題進行交流。

  兩岸青年觀點論壇是專門為兩岸青年發表觀點、探討時政、交流思想、研究兩岸關係所搭建的學術對華與交流平台。論壇由兩岸青年學者共同發起,先後舉辦二十六次,參與人員包括在北大、清華、人大等知名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在北京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及來自兩岸的青年專家學者。論壇議題涵蓋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等交流內容,討論氣氛活潑、自由、開放,曾被兩岸媒體多次報道,在兩岸青年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