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委員郭聲琨在中阿博覽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寧夏9月10日電(記者 臧涵)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10日上午在寧夏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同志蒞臨博覽會發表主旨演講,從歷史與現實兩個角度解釋中阿博覽會的重要意義,並為中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四點建議。
郭聲琨表示,中阿博覽會自2013年舉辦以來,已成為推進中阿務實合作、豐富中阿關係戰略內涵的重要平台。本屆博覽會以“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為主題,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探討中阿在電子商務、新能源、高科技、農業、衛生、文教、旅遊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本屆博覽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致信對本屆博覽會的召開表示祝賀。
郭聲琨表示,早在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超越民族、文化、地域的限制,在古絲綢之路上共同描繪了中阿經貿、文化交流的和諧圖景。近代以來,中國和阿拉伯人民在維護民族尊嚴、捍衛國家主權的鬥爭中相互支持,在探索發展道路、實現民族振興的道路上相互幫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榮民族文化的事業中相互借鑒。進入新千年後,特別是2010年中阿戰略合作關係確立以來,雙方繼續秉承真誠相待、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推動中阿友好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成為發展中國家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典範。中阿始終能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多年來,中阿高層交流頻繁,機制建設不斷完善,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雙方在涉及彼此重大利益與核心關切的問題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在國際與地區熱點事務中,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阿都致力於相向而行、互利共贏。中阿政治制度理念雖有不同,但雙方務實合作契合點很多。上世紀五十年代中阿建交時,雙邊貿易額僅一千多萬美元,2014年達2512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夥伴;中阿相互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中阿經貿合作逆勢而上,為各自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郭聲琨說,中阿共同促進文明對話、交流互鑒。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都具有開放包容的鮮明特質。時至今日,中阿人文交流機制和渠道日趨豐富。2014年在中國留學的阿拉伯國家學生總數達1.4萬人,同比增長11.7%;中國先後在9個阿拉伯國家設立了11所孔子學院、3個孔子課堂,累計為阿拉伯國家培訓近2萬名官員和技術人才;2014年中國接待阿拉伯國家遊客34萬人次,中國赴阿拉伯國家旅遊人數近100萬人次。這些人文交流活動進一步拉近了中阿人民之間心靈的距離,為不同文明間求同存異、共同進步樹立了典範。
郭聲琨表示,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賦予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貫通亞歐非大陸,連接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圈,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跨度最大、範圍最廣的合作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進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2014年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中阿雙方就攜手共建“一帶一路”達成重要共識。歷史上,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因為古絲綢之路相知相交,這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源頭活水。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了中阿合作的現實需要,將為中阿關係發展打開新的機遇之門。借此機會,我願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倡導對話和平,增進政治互信。中阿應繼續視彼此為和平的力量、發展的機遇。中方願同阿方加強政策溝通和協調,進一步築牢雙方政治互信基礎。我們理解、尊重和支持阿拉伯人民求變革、謀發展的訴求,相信地區國家和人民有能力、有辦法找到符合自身國情的政治體制和發展道路。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的阿拉伯世界,支持地區國家自主處理內部事務,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熱點問題,願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願與阿方就重大問題加強協調合作,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加強協調配合,更好地維護中阿雙方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