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官方版圖 |
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中國的歐亞邊陲再度成為北京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實際上,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把歐亞置於中國當代外交的“前沿和中心”。有人因此認為,北京自己也在進行亞洲“轉向”,并將產生深遠的戰略影響。
日本《外交學者》9月10日載文《理解中國的歐亞轉向》,文章說,馬修•伯羅斯和羅伯特•曼寧認為,這種“向歐亞的西轉意在將其劣勢——與14個國家的邊界——轉變為一項戰略資產。總的來說,他們欲實現麥金德所構想的一個無對手的歐亞腹地。”如果中國的歐亞轉向取得成功,那對美國很可能是“噩夢”,北京的經濟和戰略實力吸引變弱的俄羅斯結對合夥,基於“專制國家為中心的資本主義”方式穩定和現代化歐亞。相比之下,傑弗裡•佩恩回應稱,此類擔心“應該棄之一邊”,因為北京面對的將是一個政治力量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地區。
不過,上述這些看法沒有充分考慮到北京“歐亞轉向”的根本動機。這方面涉及兩個中心因素。其一,“一帶一路”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中國對美國奧巴馬政府的亞洲“轉向”或“再平衡”以及俄羅斯在中亞影響力相對下滑的反應。其二,“一帶一路”(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北京的國內關切。這主要關系到中國對歐亞邊陲地區如新疆和西藏的掌控。美俄在中亞影響力相對下滑,為北京提供擴大影響力的戰略機遇,而北京加快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緊迫性有增無減,因為這是實現這些地區融入當代中國的主要途徑。地緣政治和國內建設的需要,與北京的歐亞轉向交織。
中國知名學者王緝思認為,中國的西進(即“一帶一路”)是一種“戰略必須”,因為奧巴馬政府戰略重心“東轉”(即“再平衡”)可能將中美關系卷入東亞“零和博弈”。如果中國的“西進”成功,“美中合作潛力”將增加,而且“兩國之間幾乎不會有軍事對抗的風險”。從此觀點來看,鑒於美國撤離阿富汗後外界覺得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下降,中亞可充當中國影響力擴張的戰略安全閥。海上絲綢之路則對該戰略轉變起到補益作用,即增加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和中東沿海國家的經貿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