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戚嘉林:傳承台灣文學中的祖國認同內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31 00:45:19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廈門10月31日電(記者 臧涵)近日,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在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國務院台辦《兩岸關係》雜誌社等主辦的“台灣新文學的抗日意識和原鄉情懷——紀念台灣光復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值此民族興振興的偉大時刻,在事涉國族認同的表述,我們應還原並傳承“台灣文學”中抗日意識與原鄉情懷之祖國認同內涵,這是我們兩岸學者與作家在新時代的新時命。

  戚嘉林認為,“台灣文學”就是時空上與台灣相關的文學。因此,就歷史長河而言,“台灣文學”不能自我設限台灣光復迄今的文學,而應上溯包括日據時期、清代及明鄭時期,亦即應貫穿台灣四百年有文字的信史,反應各個時代的變遷。島內綠色執政,在文史界各個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構“台獨”意識整整二十年,文學領域自不可免,甚至成立“國立台灣文學館”以發揚“台灣文學”。

  但世間的事,客觀的歷史總是存在的,戚嘉林表示,日前“台灣文學館”就以寬泛的屬地主義將“台灣文學視為在台灣這個地理空間所產生的文學”,該館出版的台灣文學史長編就溯及“明鄭文學”,該文學就係立足於漢族立場,充滿反清復明孤臣孽子的忠義悲壯及眷懷故國之情。

  就事實而言,戚嘉林提到,台灣地方的閩南文化與我國各地地域文化同步源遠流長,台灣文學與其它地方文學作為中國文學的一部份,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台灣文史泰鬥楊雲萍就認為:“台灣文學雖不是很大,應該也是中國文學上的一部份”。作家古遠清則從兩岸三地的角度指出:“華文文學既然包括台港澳文學在內,這台港澳文學就不可能是‘他屬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更不可能‘不被歸於輝煌偉大的中國文化’。就是部份海外華文文學,如旅美的作家白先勇、於梨華、歐陽子等人,其‘創作尊嚴’無疑有一分甚至一大部分‘得自遙遠的母國文化的恩賜’。白先勇的《台北人》,就是大家熟知的例子”。

  眾所周知,文史不分家,文學反映當代歷史,“台灣文學”與台灣四百年信史同步,其中日據時期的抗日意識也反映了當時台灣的祖國認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