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現場:張志軍觀看空竹表演 並試玩空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3 00:27:01


張志軍與空竹愛好者親切交流。(中評社 臧涵攝)
  
  張志軍對中評社記者表示,這次邀請賽的表演非常精彩,兩岸各有特色。“來自台灣高雄市活力健康扯鈴發展協會的小朋友年紀那麼小能抖出這樣的水平,扯出這樣的水平,能看出來,背後他們付出了很多,訓練了很多年。他們對扯鈴的熱愛是非常寶貴的。”  

  另外,在談到民進黨民代聲稱推廣抖空竹是在“幫助大陸統戰”的言論,張志軍笑著對中評社記者說,“扯鈴”就是“扯鈴”,“空竹”就是“空竹”,不要扯得太遠,扯那些無關的事兒。

  自2006年,北京市西城區廣內街道“抖空竹”申遺項目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2016年廣內空竹協會已成功舉辦了七屆 “廣內杯”空竹邀請賽,每屆賽事都是各地空竹人交流空竹技藝、探討空竹文化理念的盛事。第七屆 “廣內杯”空竹邀請賽恰逢北京“抖空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十年之際,它即是傳承非遺抖空竹十年努力的里程碑,又是探索發展空竹文化的新起點。

  抖空竹原是庭院遊戲,後經加工提高,有了競技性質,並成為傳統的雜技項目。分雙軸、單軸;軸,輪和輪面用木制成,輪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轉發聲,中柱腰細,可纏繩抖動產生旋轉。玩的人雙手各拿兩根兩尺長的小竹棍,頂端都系一根長約五尺的棉線繩,繞線軸一圈或兩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斷抖動,加速旋轉時,鈴便發出鳴聲。抖動時姿勢多變,繩索翻花,表演出串繞、掄高、對扔、過橋等動作,稱作“雞上架”、“仙人跳”、“滿天飛”、“放拈轉”等。也有用壺蓋、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空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清朝是抖空竹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遊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的。陀螺是遠古時代就出現的玩具,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中出土了陶陀螺。後來,為延長陀螺的旋轉時間,人們改用鞭子抽擊這些木制或陶制陀螺;再後來,改用竹制陀螺,並在上面開口利用空氣衝擊發出哨聲,即“鳴聲陀螺”,後來“鳴聲陀螺”漸漸有了“空竹”的別稱。

  但是,由於歷史文獻中有關空竹的資料貧乏,其起源之說還存有很大爭議:一說三國時期曹植就曾作過一首《空竹賦》,如果這算是有關空竹最早的記錄,那它的歷史至少有1700年了,但我們對曹植《空竹賦》的內容已經無法考證;一說宋代百戲雜技項目中的“弄鬥”為抖空竹的前身;而台灣學者吳盛達則指出空竹出現在元朝末年;一般認為空竹源於明代的“空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